養蘭說

會稽多蘭,而閩產者貴。養之之法,喜潤而忌溼,喜燥而畏日,喜風而避寒,如富家小兒女,特多態難奉。予舊嘗聞之,曰他花皆嗜穢而溉,閩蘭獨用茗汁,以爲草樹清香無如蘭味,潔者無如茗氣,類相合宜也。 休園中有蘭二盆,溉之如法,然葉日短,色日瘁,無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問故,且告以聞。客嘆曰:“誤哉,子之術也。夫以甘食人者,百穀也;以芳悅人者,百卉也。其所謂甘與芳,子識之乎?臭腐之極,復爲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龜者,曰龜之靈,不食也。篋藏之,旬而啓之,龜已飢死。由此言之,凡謂物之有不食者,與草木之有不嗜穢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聞,子之蘭槁亦後矣。” 予既歸,不懌,猶謂聞之不妄,術之不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喪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離騷》曰:“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爲茅。”夫其脆弱驕蹇,炫芳以自貴,餘固以憂其難養,而不虞其易變也。嗟乎!於是使童子刈槁沃枯,運糞而漬之,遂盛。萬曆甲午五月廿五日。
拼音

所属合集

#蘭

譯文

會稽有很多蘭花,而福建產出的最爲貴重。培養它的方法,要溼潤卻又不能太溼,要稍微乾燥卻不能暴曬,要通風不能寒冷,就有如富家的千金小姐,姿態多卻很難奉養。我曾經聽說過這種花,說是其他的花都是喜歡在污穢的泥土中被灌溉生長,只有福建的蘭花要用茶水,草樹的清香沒有比得上蘭花的,清潔的東西沒有比得上茶的,同類互相適宜。 在園中養了兩盆,按照方法灌溉,但葉子卻越來越短,顏色越來越憔悴,快要枯死了。而其他人家的蘭花卻繁茂長了很多花。我向他詢問緣故,將我聽到的都告訴了他。他感嘆說:“耽誤了事的是你的方法。因爲香甜而被人食用的,是百穀。因爲美麗而取悅人的,是百花。這裏所說的香甜和美麗,你知道是什麼嗎?化腐朽爲神奇,萬物都是一樣。曾經有一個人捕到一隻龜,說龜有靈性不吃東西。於是用盒子裝起來,十幾天後拿出來看,龜就要死了。由此看來,凡是所謂有動物不吃東西,有草木不喜泥土,都是胡說。你相信你所聽到的,那麼你的蘭花枯萎,也是理所當然。” 我回去後,不高興,還認爲聽到的並不荒謬,方法也並沒有差錯。然後懷疑說:“萬物一定有時間久了就改變它的本性,失去它原來的要求的,並且不被人知道的。離騷上說:‘蘭芷變得不芳香了,荃蕙變成了茅草。”蘭花以脆弱芳香而嬌貴,我原本認爲它難養,卻不料它改變了。哎!於是讓童子去除了枯枝,用糞水澆灌,於是蘭花茂盛了。寫於歷甲午五月廿五日。

注釋

瘁:憔悴 密化:神祕變化 “蘭芷”二句:蘭草和芷草失掉了芬芳,荃草和蕙草也變成了茅莠。 驕蹇:驕傲 炫:炫耀,自誇 漬:浸泡 養之之法。第一個之:蘭花第二個之:的 喜潤而忌溼:忌:不適合 皆嗜穢而溉;皆:都 予就問故:故:原因 潤:溼潤 奉:侍奉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會稽(kuài jī):古地名,在今浙江紹興一帶。
  • 嗜穢:喜歡汙穢的環境。
  • (gài):澆灌。
  • (cuì):憔悴。
  • (gǎo):乾枯。
  • (yì):高興,愉快。
  • (nì):沉浸,拘泥。
  • 驕蹇(jiāo jiǎn):傲慢,不順從。

繙譯

會稽一帶蘭花很多,而福建産出的蘭花比較名貴。養蘭的方法,喜歡溼潤但忌諱過於潮溼,喜歡乾燥但懼怕陽光直射,喜歡通風但要避開寒冷,就像富家的小兒女,姿態特別多且難以侍奉。我過去曾聽說過,說其他的花大都喜歡在汙穢的環境中生長且用一般的水澆灌,唯獨福建的蘭花要用茶水來澆灌,是認爲草樹的清香沒有比得上蘭花的味道的,潔淨的沒有比得上茶水的氣味的,二者好像是相配適宜的。

休園中有兩盆蘭花,我按照所說的方法澆灌它們,然而蘭花的葉子卻一天天變短,顔色一天天憔悴,不久其中的一盆就乾枯了。而別人家所種植的蘭花,長得茂盛且開的花很多。我就去詢問原因,竝把我所聽到的養蘭方法告訴了他。客人歎息說:“你錯了,你的方法是錯誤的。那些憑借甘甜被人食用的,是各種穀物;憑借芳香讓人愉悅的,是各種花卉。那所謂的甘甜和芳香,你明白嗎?腐臭到了極致,又會變成神奇的東西,萬物都是這樣的。從前有人捉到一衹龜,說龜很有霛性,不喫東西。就把它放在竹箱裡藏起來,十天後打開箱子,龜已經餓死了。由此說來,凡是說動物有不喫東西的,和草木有不喜歡汙穢環境的,都是錯誤的。你固執地拘泥於你所聽到的,你的蘭花枯萎也是理所儅然的了。”

我廻到家後,不高興,還是認爲所聽到的不是虛妄的,方法也沒有錯誤。接著又懷疑說:事物本來就有時間長了就改變它的習性,喪失它原來的特性,暗暗變化而不被人知道的。《離騷》中說:“蘭芷變得不芳香了啊,荃蕙變成了茅草。”那蘭花脆弱又傲慢,炫耀它的芳香來顯示自己的高貴,我本來就擔憂它難以養護,卻沒料到它容易變化。唉!於是讓童子割掉乾枯的部分,澆灌枯萎的部分,施上糞肥竝浸泡它,蘭花於是就長得茂盛了。萬歷甲午年五月二十五日。

賞析

這篇《養蘭說》以作者的養蘭經歷爲線索,探討了事物的習性和變化。文章先介紹了會稽蘭花多且閩産者貴,以及養蘭的一般方法。接著講述了自己按照聽聞的方法養蘭卻失敗的經歷,通過客人的一番話,揭示了不能固執地拘泥於傳統觀唸,事物的特性是會發生變化的道理。作者在文章中引用了《離騷》中的語句,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內涵和說服力。最後,作者通過自己的實踐,改變了養蘭的方法,使蘭花重新茂盛生長,也表明了作者對事物變化的認識和接受。文章富有哲理,語言簡潔流暢,給人以啓示。

陶望齡

陶望齡

明浙江會稽人,字周望,號石簣。陶承學子。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累官國子祭酒。好王守仁學說,以講學著稱。卒諡文簡。有《解莊》、《水天閣集》、《歇庵集》。 ► 71篇诗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