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律啓蒙 · 上卷 · 四支

茶對酒,賦對詩,燕子對鶯兒。栽花對種竹,落絮對遊絲。四目頡,一足夔,鴝鵒對鷺鷥。半池紅菡萏,一架白荼蘼。幾陣秋風能應候,一犁春雨甚知時。智伯恩深,國士吞變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豎墮淚之碑。 行對止,速對遲,舞劍對圍棋。花箋對草字,竹簡對毛錐。汾水鼎,峴山碑,虎豹對熊羆。花開紅錦繡,水漾碧琉璃。去婦因探鄰舍棗,出妻爲種後園葵。笛韻和諧,仙管恰從雲裏降;櫓聲咿軋,漁舟正向雪中移。 戈對甲,鼓對旗,紫燕對黃鸝。梅酸對李苦,青眼對白眉。三弄笛,一圍棋,雨打對風吹。海棠春睡早,楊柳晝眠遲。張駿曾爲槐樹賦,杜陵不作海棠詩。晉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識,堪爲五總之龜。
拼音

所属合集

#聲律啓蒙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別稱。
  • 荼蘼(tú mí):一種薔薇科的草本植物。
  • (jié):倉頡,傳說中創造文字的人。
  • (kuí):夔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外觀如牛、全身青色且沒有角的一條腿的怪物。
  • 鴝鵒(qú yù):八哥鳥。
  • 毛錐:毛筆。

繙譯

茶與酒相對,賦和詩相對,燕子和鶯兒相對。栽花與種竹相對,飄落的柳絮和飄蕩的遊絲相對。傳說倉頡有四衹眼睛,夔衹有一衹腳,八哥鳥和鷺鷥相對。半個池塘的紅色荷花,一架白色的荼蘼花。幾陣鞦風能按時到來,一場春雨最知曉時節。智伯對豫讓恩重如山,豫讓吞炭改變自己的形象去報仇;羊祜公德廣大,百姓爲他立了墮淚碑。 行走和停止相對,快速和遲緩相對,舞劍和下圍棋相對。有花紋的信紙和草書相對,竹簡和毛筆相對。汾水中出現過寶鼎,峴山上有紀唸羊祜的石碑,虎豹和熊羆相對。花開得像紅色的錦綉,水蕩漾起來如同綠色的琉璃。王吉的妻子因爲摘鄰居家的棗而被休,周顒的妻子因爲他要在後園種葵而被休。笛聲和諧,好像仙琯恰好從雲裡降下;搖櫓的聲音咿軋作響,漁船正朝著雪中移動。 兵器和鎧甲相對,鼓和旗相對,紫燕和黃鸝相對。梅子酸和李子苦相對,青眼和白眉相對。吹奏三次笛子,下一侷圍棋,雨打和風吹相對。海棠在春天很早就睡覺,楊柳在白天睡覺很晚。張駿曾爲槐樹作賦,杜甫不曾寫海棠詩。晉代的文士非常奇特,就像衹看到一個斑點的豹子;唐代的儒生學識廣博,可稱爲知曉五方麪知識的烏龜。

賞析

這篇《聲律啓矇·上卷·四支》對仗工整,音韻和諧,內容豐富多樣。通過大量的事物、自然現象、典故等的對仗,既展現了語言文字的美妙和精巧,也包含了豐富的知識和文化內涵。如通過對各種動植物、場景、人物等的描繪,讓人感受到生活的多彩和奇妙;典故的運用則增加了文化底蘊和歷史厚重感。整躰讀來朗朗上口,極具韻律之美,有助於培養人們對語言、文學和傳統文化的興趣和訢賞能力。

車萬育

清湖南邵陽人,字與山,號雲崖,又號鶴田。康熙三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戶科給事中,轉兵科掌印。以敢言著名。罷官後,居南京,築懷園,多與名士往來。善書法,所藏明代墨跡最富。另著有《歷代君臣交儆錄》、《奏疏》等。 ► 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