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 · 折桂令
所属合集
注釋
賞析
註釋
- 【雙調·折桂令】:這是一種宮調曲牌名,「雙調」是宮調名,「折桂令」是曲牌名。
- 鮮于必仁:元代散曲家。
- 鞭影搖紅:馬鞭揮動,紅纓飄動。形容騎馬出行時的輕快模樣。
- 空濛(kōng méng):細雨迷茫的樣子,這裏形容山間霧氣迷濛。
- 玲瓏:精巧細緻,這裏指山林景色精巧美妙。
- 危波:湍急危險的水波。
- 運塞:應該是「運漕」,指通過水路運輸糧食等物資的通道 。
- 宿靄(sù ǎi):夜間的霧氣。
- 千尋臥龍:千尋,形容極高或極長。這裏把盧溝橋比作臥在霧氣中的巨龍。
- 掣(chè)流萬雲萬丈垂虹:河流像萬丈垂虹一樣奔騰流去,形容水流湍急壯觀 。
- 杳(yǎo):深遠。
- 疏鍾:稀疏的鐘聲。
- 步蟾宮:步入月宮中,形容置身此地如同在仙境一般。
- 玉嵯峨(cuó é):玉石一樣高峻的山峯,這裏指西山。
- 神京:指京城。
- 飛瓊:飛起的美玉,形容雪山間潔白的石塊像紛飛的美玉。
- 雄藩:雄偉重要的地方。
- 戶判圍屏:家戶好像被展開的屏風環繞。
- 凍晴光:晴日裏冰雪反射的寒光。
翻譯
【蘆溝曉月】
出了京城大門,馬鞭揮動紅纓飄搖前行。山巒籠罩在迷濛的霧氣之中,山林景色精巧美妙。站在盧溝橋上俯瞰着那湍急危險的水波,橋下是運輸船隻往來的河道,橋欄高高地橫亙在空中。早晨,霧氣初起,盧溝橋就像一條潛伏在霧靄中的巨龍;河流奔騰,如同萬丈垂下的長虹。遠處道路深長,隱約傳來稀疏的鐘聲。橋上行人如蟻,彷彿是在月宮中行走。
【西山晴雪】
高聳的西山像玉石一樣峻峭巍峨地矗立在京城旁邊。陡峭的崖壁像是佈滿銀霜,層疊的山石彷彿是紛飛的美玉。大地展現出雄偉重要的氣勢,天空如同展開的一幅壯美圖畫,一戶戶人家像是被屏風環繞起來。曙光初分時,天空的流雲倒映有影,在晴日的寒光中老樹靜靜佇立。喝醉了酒的人擡眼望去,不禁爲之驚歎。此時只見砍柴的人披着青色的蓑衣,戴着斗笠歸來。
賞析
這兩首小令都是描繪北京的景色,各具特色。
《蘆溝曉月》開篇通過 「鞭影搖紅」 展現了出行的輕快。隨後用一系列的描寫,將盧溝橋周邊的景色寫得如畫如幻。「橋俯危波,車通運塞,欄倚長空」 三句從不同角度描繪了盧溝橋的形勢。「起宿靄千尋臥龍,掣流萬雲萬丈垂虹」,形象地將盧溝橋比作臥龍,河流比作垂虹,展現出盧溝橋的雄偉和河水的壯觀。結尾 「似蟻行人,如步蟾宮」 將橋上渺小的行人與宛如仙境的氛圍相結合,讓整個場景充滿了一種空靈神祕之美,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西山晴雪》先以 「玉嵯峨高聳神京」 點明西山的巍峨高聳位置重要。「峭壁排銀,疊石飛瓊」 使用比喻,生動地描繪出雪後的西山崖壁和山石如銀似玉的晶瑩之態。「地展雄藩天開圖畫,戶判圍屏」,從大處着筆,既寫了西山護衛京城的雄偉氣勢,又描繪了其如天然畫卷般的美麗以及給人四周有屏環繞的安穩之感。「分曙色流雲有影,凍晴光老樹無聲」 細膩地刻畫了清晨時分,陽光與流雲、老樹凝然相對的靜謐景象。最後以 「樵子歸來,蓑笠青青」 收筆,在一片銀白的背景中,這一抹青色帶來了生機與活力,畫面動靜結合,給人一種清幽寧靜又豁達的美感。兩首小令均語言優美,用詞精準,充分展現了作者高超的寫景本領和深厚的文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