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 雍也篇 · 第二十章

· 孔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拼音

譯文

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爲樂的人。”

賞析

孔子在這裏沒有具體指懂得什麼,看來是泛指,包括學問、技藝等。有句話說: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大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了解。
  • (hào):喜愛。
  • (lè):以……爲樂,對……感到快樂。

繙譯

孔子說:“(對於學問和學業)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爲樂的人。”

賞析

這句話強調了興趣和熱愛對於學習和求知的重要性。僅僅是知道或了解某個事物,不如真心地喜愛它,而最高的境界則是從其中獲得快樂和樂趣,把學習儅作一種享受。它生動地表達了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情感在追求知識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啓示。這種觀點即使在現代社會,對於激勵人們更投入地學習和發展自身也有著重要價值。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爲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 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