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 雍也篇 · 第三十章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拼音
譯文
子貢説:「假若有一個人,他能給老百姓很多好處又能周濟大眾,怎麽樣?可以算是仁人了嗎?」孔子説:「豈止是仁人,簡直是聖人了!就連堯、舜尙且難以做到呢。至於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幫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過得好,也要幫助人家一同過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説就是實行仁的方法了。」
注釋
施(shì):動詞。
眾:指眾人。
堯舜:傳説中上古時代的兩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樣。儒家認為是「聖人」。
病諸:病,擔憂。諸,「之於」的合音。
夫:句首發語詞。
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卽推己及人的意思。
序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實行「仁」的重要原則。「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後面的章節裏,孔子還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這些都説明了孔子關於「仁」的基本主張。對此,我們到後面還會提到。總之,這是孔子思想的一箇重要方面,是社會基本倫理準則,在今天同樣具有重要價値。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爲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 336篇诗文
孔子的其他作品
- 《 論語 · 先進篇 · 第二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里仁篇 · 第五章 》 —— [ 周 ] 孔子
- 《 孝經 紀孝行 》 —— [ 周 ] 孔子
- 《 論語.泰伯篇.第二十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爲政篇 · 第二十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公冶長篇 · 第二十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八佾篇 · 第十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先進篇 · 第五章 》 —— [ 周 ] 孔子
相关推荐
- 《 論語 · 雍也篇 · 第五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鄉黨篇 · 第十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八佾篇 · 第十三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述而篇 · 第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里仁篇 · 第五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子罕篇 · 第十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子罕篇 · 第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爲政篇 · 第十四章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