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 八佾篇 · 第二十二章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爲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孔子說:“管仲這個人的器量真是狹小呀!”有人說:“管仲節儉嗎?”孔子說:“他有三處豪華的藏金府庫,他家裏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職而不兼任,怎麼談得上節儉呢?”那人又問:“那麼管仲知禮嗎?”孔子回答:“國君大門口設立照壁,管仲在大門口也設立照壁。國君同別國國君舉行會見時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設備,管仲也有這樣的設備。如果說管仲知禮,那麼還有誰不知禮呢?”
注釋
管仲:姓管名夷吾,齊國人,春秋時期的法家先驅。齊桓公的宰相,輔助齊桓公成爲諸侯的霸主,公元前645年死。
三歸:相傳是三處藏錢幣的府庫。
攝:兼任。
樹塞門:樹,樹立。塞門,在大門口築的一道短牆,以別內外,相當於屏風、照壁等。
反坫:坫,音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別國國君時,放置獻過酒的空杯子的土臺。
賞析
在《論語》中,孔子對管子曾有數處評價。這裏,孔子指出管仲一不節儉,二不知禮,對他的所作所爲進行批評,出發點也是儒家一貫倡導的“節儉”和“禮制”。在另外的篇章裏,孔子也有對管仲的肯定性評價。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爲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 336篇诗文
孔子的其他作品
- 《 論語 · 爲政篇 · 第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泰伯篇 · 第十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鄉黨篇 · 第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述而篇 · 第二十三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爲政篇 · 第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先進篇 · 第十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雍也篇 · 第二十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學而篇 》 —— [ 周 ] 孔子
相关推荐
- 《 論語 · 八佾篇 · 第五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爲政篇 · 第十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憲問篇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爲政篇 · 第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陽貨篇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述而篇 · 第十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子罕篇 · 第三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學而篇 · 第五章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