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 · 十二月帶堯民歌 · 相思
看看的相思病成,怕見的是八扇幃屏。一扇兒雙漸小卿,一扇兒君瑞鶯鶯;一扇兒越娘背燈,一扇兒煮海張生。一扇兒桃源仙子遇劉晨,一扇兒崔懷寶逢着薛瓊瓊;一扇兒謝天香改嫁柳耆卿,一扇兒劉盼盼昧殺八官人。哎!天公,天公!教他對對成,偏俺合孤另!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釋
越娘背燈:故事見《青瑣高議·越娘記》。越娘是越地女子,受辱後自縊於松林,鬼魂與楊舜愈初會時,面壁背燈不語。元人有《鳳凰坡越娘背燈》雜劇,今不傳。
煮海張生:指張生與龍女的神話故事。元人有《沙門島張生煮海》雜劇演其事。
桃源仙子遇劉晨:指東漢劉晨、阮肇且入桃源遇仙子的故事。元人有《劉晨阮肇誤入桃源》雜劇演其事。
崔懷寶逢着薛瓊瓊:故事見《歲時廣記》及《麗情集》。少女薛瓊瓊清明遊賞踏青,與崔懷寶相逢,情投意合,經樂供奉楊羔攝合,結成婚姻。元人有《崔懷寶月夜聞箏》戲文演其事。現存佚曲十一支,見錢南揚《宋元戲文輯佚》。
謝天香改嫁柳耆卿:指妓女謝天香與柳耆卿的故事。關漢卿有《大尹智寵謝天香》雜劇演其事。柳耆卿與謝天香熱戀,不想進取功名,大尹把謝天香取回家中,逼使耆卿上京應考,及第後,讓他們夫妻團圓。
劉盼盼昧殺八官人:妓女劉盼盼在淪落風塵中,與八官人結爲夫妻。元人有《劉盼盼》雜劇演其事,今不傳。
序
這是一首描寫閨中思婦懷人的曲子。全篇按寫法可劃爲兩層。前六句爲前一層,寫了女主人公面對春景睹物思人的心緒。
賞析
句法對仗工整,每句後兩字疊用、以襯托情思之纏綿。 遠山近水, 楊柳桃花,香風暮雨無一不勾起女子的思念。視角由遠及近,由外及裏的轉移,實質上是對每日思念的描述,而主人公那寂寞的心情不言而喻。第二層直接描摹女子的相思情態。 前四句在寫法上是每句重複兩三字,有一唱三嘆之妙,說明主人公柔腸寸斷的相思之意。而這種日復一日折磨的結果就是玉肌消減、衣帶漸寬。末尾摹擬一個局外人的口吻詢問,更突出了主人公的純情堅貞。 全曲大量運用疊字、 疊詞, 含情脈脈、如泣如訴,情致哀婉動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自別後遙山隱隱,更哪堪遠水粼粼。見楊柳飛棉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透內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怕黃昏忽地有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今春,香肌瘦幾分,摟帶寬三寸。”(王實甫《別情》)
這首曲是用兩支小令組成的,即《十二月》與《堯民歌》。它描寫了閨中女子思念遠離家鄉的心上人的情形。曲子借境抒情,山、水、桃、柳、內閣、重門無不緊繫思念之情,最後描寫傷心的淚痕重重,以致身軀瘦損,衣帶寬鬆。一種哀婉動人,不容易捉摸的感情,經過作者以具體的景物描寫和形象的描述,將它表露無遺。
在小令《十二月》中,起句中的“自別後”可以說是點明瞭曲的內容---離別相思之情,爲下文定下感情基調。接着作者運用了對仗的手法,展現出一幅悽清零落的景色。山是遙山,水是遠水,由遠及近,寫了楊柳、桃花、內閣、重門。其對仗句中用了“隱隱、粼粼、滾滾、醺醺、陣陣、紛紛‘這些疊音詞來修飾”遙山、遠水、楊柳、飛棉、醉臉、香風、暮雨“起了兩方面的作用。一是“隱”和“粼”,“滾”和“醺”、“陣”和“紛”押韻,使作品音響聯結而成和諧的整體增加了作品的音韻之美,讀起來琅琅上口;二是加強了寥廊冷落的感覺,加倍地渲染了使人發愁的景色,間接抒發了閨中女子對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表達了一種渺茫的希望,可謂情景交融。
而在《堯民歌》中,作者便採用了直接抒情的表達方式,連環與誇張的手法寫少婦相思之苦。其中的語言雖不乏典雅的一面,但從總體傾向來看,卻是以俗爲美。如“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表達的是少婦的閨怨情緒,怕夜晚的寂寞,偏偏夜幕又降臨了,竭力想抑制憂傷,又怎麼能不憂傷呢?作者用散文句法,使得意思顯豁,明白如話,再加上“忽地”,“怎地”等口語的運用,讀起來使人感到一股濃郁的生活氣息。少婦等待歸人,每天以淚洗臉,“新啼痕壓舊啼痕”,實在悲苦。日子就在相思中過去了,瞧,少婦身體又瘦損了,連腰帶都寬了三寸。
結句塑造了一怨婦的體態,增強了形象感。在韻律上,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是對仗中的兩句對,使曲子在優美音韻中結束。
無名氏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仙呂 · 一半兒 》 —— [ 元 ] 徐再思
- 《 雙調 · 折桂令 · 石塘道中 》 —— [ 元 ] 張可久
- 《 一半兒擬美人八詠 》 —— [ 元 ] 查德卿
- 《 南呂 · 四塊玉 · 嘆世 》 —— [ 元 ] 馬致遠
- 《 越調 · 寨兒令 · 戒嫖蕩 》 —— [ 元 ] 劉庭信
- 《 中呂 · 朝天子(二首) 》 —— [ 元 ] 張可久
- 《 越調 · 天淨沙 · 閑題 》 —— [ 元 ] 吳西逸
- 《 清江引 · 鞦居 》 —— [ 元 ] 吳西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