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 子罕篇 · 第十九章

· 孔子
子曰:“譬如爲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拼音

所属合集

#論語

譯文

孔子說:“好比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便成山了,如果懶得做下去,這是我自己停止的。又好比在平地上堆土成山,縱是剛剛倒下一筐土,如果決心努力前進,還是要自己堅持呵!”

孔子在這裏用堆土成山這一比喻,說明功虧一簣和持之以恆的深刻道理。他鼓勵自己和學生們無論在學問和道德上,都應該是堅持不懈、自覺自願。這對於立志有所作爲的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對人的道德品質的塑造。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簣(kuì):盛土的竹筐。

繙譯

孔子說:“好比堆土成山,衹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好比在平地上堆土,即使才倒下一筐,如果要前進,那是我自己要前進的。”

賞析

這段話運用了生動的比喻,以堆山和平地爲例來闡述了一個關於自我堅持和進取的道理。它強調了在做事情的過程中,成功或失敗往往取決於自己的決心和行動。即使已接近成功卻停止,是自己的選擇;而即使開始很艱難但堅持前進,也是出於自己的意願。這躰現了一種自我責任感和對主觀能動性的強調,激勵人們要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和積極主動的態度去追求目標,無論何時都不應輕易放棄或懈怠,而是要不斷進取,發揮自身的力量。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爲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 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