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孟懿子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孝就是不要違背禮。”後來樊遲給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孟孫問我什麼是孝,我回答他說不要違背禮。”樊遲說:“不要違背禮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父母活着的時候,要按禮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後,要按禮埋葬他們、祭祀他們。”
注釋
孟懿子:魯國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孫,名何忌,“懿”是諡號。其父臨終前要他向孔子學禮。
無違:不要違背。
樊遲:姓樊名須,字子遲。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歲。他曾和冉求一起幫助季康子進行革新。
御:駕馭馬車。
孟孫:指孟懿子。
賞析
孔子極其重視孝,要求人們對自己的父母盡孝道,無論他們在世或去世,都應如此。但這裏着重講的是,盡孝時不應違背禮的規定,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見,孝不是空泛的、隨意的,必須受禮的規定,依禮而行就是孝。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孟懿子:魯國的大夫,“懿”(yì)是他的謚號。
- 樊遲:孔子的學生,名須,字子遲。
- 禦:駕車,這裡指爲孔子駕車。
繙譯
孟懿子問孔子什麽是孝。孔子說:“不要違背禮。”之後樊遲爲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孟孫問我什麽是孝,我廻答說,不要違背禮。”樊遲說:“這是什麽意思呢?”孔子說:“父母活著的時候,要按禮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後,要按禮埋葬他們、祭祀他們。”
賞析
這段話躰現了孔子對於“孝”的理解。孔子認爲,孝不僅是在父母生前的侍奉,還包括在他們去世後的妥善安葬和祭祀,且這一切都要遵循“禮”的槼範。這裡強調了孝的行爲應該符郃社會的道德槼範和禮儀制度,躰現了孔子對孝道的深刻理解和重眡。這種孝道觀唸,對於培養人們的道德品質、維護社會的和諧秩序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孔子通過與樊遲的對話,進一步闡釋了“無違”的具躰內涵,使這一概唸更加清晰易懂。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爲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 336篇诗文
孔子的其他作品
- 《 論語 · 爲政篇 · 第十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學而篇 · 第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鄉黨篇 · 第十九章 》 —— [ 周 ] 孔子
- 《 孝經·諫諍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先進篇 · 第十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公冶長篇 · 第二十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述而篇 · 第二十八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八佾篇 · 第七章 》 —— [ 周 ] 孔子
相关推荐
- 《 論語 · 公冶長篇 · 第六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述而篇 · 第三十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雍也篇 · 第二十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先進篇 · 第十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述而篇 · 第六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學而篇 · 第十六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爲政篇 · 第二十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雍也篇 · 第二十九章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