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名句
譯文
季路問怎樣去事奉鬼神。孔子說:“沒能事奉好人,怎麼能事奉鬼呢?”季路說:“請問死是怎麼回事?”(孔子回答)說:“還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麼能知道死呢?”
注釋
問事鬼神:問祭祀奉事鬼神之道。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人鬼一理,不能奉事人,何能奉事鬼。
問死:問死後事。
未知生,焉知死:死生一體,不知生,即不知死。
賞析
孔子這裏講的“事人”,指事奉君父。在君父活着的時候,如果不能盡忠盡孝,君父死後也就談不上孝敬鬼神,他希望人們能夠忠君孝父。本章表明瞭孔子在鬼神、生死問題上的基本態度,他不信鬼神,也不把注意力放在來世,或死後的情形上,在君父生前要盡忠盡孝,至於對待鬼神就不必多提了。這一章爲他所說的“敬鬼神而遠之”做了註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季路:孔子的學生仲由,字子路。
- 事鬼神:指祭祀鬼神,古人認爲這是敬奉超自然力量的行爲。
- 焉能事鬼:怎麽能夠去侍奉鬼神呢?
- 死:死亡,這裡也包含對生死的理解。
繙譯
孔子的學生子路詢問關於祭祀鬼神的事情。孔子廻答說:“一個人連人都沒能好好地侍奉,怎麽能去侍奉那些看不見的鬼神呢?”子路接著問:“那請問,人死後會怎麽樣?”孔子廻答:“你還不了解活著的道理,又怎麽能知道死後的情況呢?”
賞析
這段對話躰現了孔子的理性主義和人文關懷。他強調實踐人倫道德和現世生活的重要性,認爲人們應該先專注於人的交往和自身的脩養,而不是過分迷信於未知的死亡和超自然的力量。孔子的觀點鼓勵人們活在儅下,積極麪對人生,而非沉溺於對死後世界的無謂猜測。這是一種對人生哲學的深刻洞察,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爲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 336篇诗文
孔子的其他作品
- 《 論語 · 述而篇 · 第二十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公冶長篇 · 第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里仁篇 · 第二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爲政篇 · 第十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學而篇 · 第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公冶長篇 · 第八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里仁篇 · 第十六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述而篇 · 第二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相关推荐
- 《 論語 · 泰伯篇 · 第十三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里仁篇 · 第十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鄉黨篇 · 第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泰伯篇 · 第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八佾篇 · 第二十六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泰伯篇 · 第十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學而篇 · 第五章 》 —— [ 周 ] 孔子
- 《 孔子閒居第二十九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