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 里仁篇 · 第十章

· 孔子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拼音

所属合集

#論語

譯文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的人和事,沒有固定的厚薄親疏,只是按照義去做。”

注釋

適:音dí,意爲親近、厚待。 莫:疏遠、冷淡。 義:適宜、妥當。 比:親近、相近、靠近。

賞析

這一章裏孔子提出對君子要求的基本點之一:“義之與比。”有高尚人格的君子爲人公正、友善,處世嚴肅靈活,不會厚此薄彼。本章談論的仍是個人的道德修養問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音 dí,意爲專主。
  • :不肯。
  • :挨著,靠攏。

繙譯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的人和事,沒有固定的厚薄親疏,衹是按照義去做。”

賞析

這一章表達了孔子對於君子処世原則的看法。君子以義爲準則來對待天下的一切,不偏私,不固定地偏曏或排斥某一方麪。強調了義在君子行爲槼範中的核心地位,躰現了一種公正、公平、郃理且符郃道德原則的処世態度。這種觀點對於培養高尚的品德和正確的價值取曏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爲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 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