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奉教作

· 李嶠
暄籥三春謝,炎鍾九夏初。 潤浮梅雨夕,涼散麥風餘。 葉暗庭幃滿,花殘院錦疏。 勝情多賞託,尊酒狎林箊。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四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暄籥(xuān yuè):溫暖的節令。暄,溫暖;籥,喻時令、節候。
  • 三春:春季的三個月,這裏代指春天。
  • :過去、離去 。
  • 炎鍾:傳說夏季之神炎帝住南方,以鍾爲樂,故以「炎鍾」代稱夏季。
  • 九夏:夏季的九十天。
  • 梅雨:指初夏產生在中國江淮流域等地區的一段連陰雨天氣。
  • 麥風:收麥時節的風 。
  • 庭幃:指堂前或家中。
  • 院錦:指院子裏繁花似錦的景象。
  • 勝情:高雅的情趣 。
  • 賞託:寄情賞玩。
  • 狎(xiá):親近、親暱 。
  • 林箊(yū) : 意思是竹的一種,也泛指竹子 。

翻譯

溫暖的春天已然離去,炎熱的夏天剛剛開始。梅雨時節的傍晚,滋潤的氣息瀰漫開來,收麥時節的風過後,涼爽漸漸消散。庭院裏樹葉變得濃密,家中都被綠影填滿,院子裏繁花凋殘,似錦的景象不再。高雅的情趣大多寄託在賞玩之中,舉起酒杯盡情感受竹林的親近之意 。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從暮春到初夏季節交替時的景象。開頭點明時序變換,春天過去,夏天來臨。中間兩聯細膩地描寫夏日景色,一個「潤」字生動呈現出梅雨時節的溼潤氛圍,「涼散」使熱夏有了清爽之感,「葉暗庭幃滿」和「花殘院錦疏」通過葉與花的變化展現四季更替。尾聯則轉向詩人自身的情趣,借飲酒賞竹,透出對自然的喜愛,在夏日時節尋得一份寧靜與悠然自得。整首詩情景交融,用詞凝練精準,將季節特點和自身情感完美融合,不失爲一首佳作。

李嶠

李嶠

唐趙州贊皇人,字巨山。年二十,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遷給事中。武則天時,來俊臣興狄仁傑獄,嶠複驗,辯其無罪,忤旨,出爲潤州司馬。旋入爲鳳閣舍人,文冊大號令,多委其主之。聖歷初,與姚崇偕遷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俄轉鸞臺侍郎,依舊平章事,監修國史。中宗神龍初,貶通州刺史,數月即召回,旋又拜相。睿宗即位,再被貶,尋以年老致仕。玄宗時貶廬州別駕卒,年七十。工詩文,與蘇味道齊名,並稱蘇李,又與蘇味道、崔融、杜審言號文章四友。有集。 ► 199篇诗文

李嶠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