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立冬
立冬,十月節。立字解見前。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於堅也。
地始凍。土氣凝寒,未至於拆。
雉入大水爲蜃。雉,野雞;鄭康成、《淮南子》、高誘俱注蜃爲大蛤。《玉篇》亦曰:蜃,大蛤也。《墨子》又曰:蚌,一名蜃,蚌非蛤類乎?《禮記之注》曰蛟屬,《埤雅》又以蚌、蜃各釋,似非蛤類。然按《本草》車螯之條曰:車螯,是大蛤,一名蜃,能吐氣爲樓臺,又嘗聞海旁蜃氣成樓垣。《章龜經》曰:蜃大者爲車輪島嶼,月閒吐氣成樓,與蛟龍同也。則知此爲蛤,明矣。況《爾雅翼》引周禮諸家,辯蜃爲蛤甚明。《禮記之注》以謂雉,由於蛇化之說,故以雉子爲蜃,《埤雅》既曰似蛇而大,腹下盡逆鱗,知之悉矣,然復疑之:一曰狀似螭龍,有耳,有角,則亦聞而識之,不若《本草》、《章龜經》爲是,即一物耳。大水,淮也,晉語曰:雉入於淮爲蜃。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雉:zhì,野雞。
翻譯
立冬,是十月的節氣。立這個字的解釋見前面。冬,是終了的意思,萬物開始收藏。水開始結冰。水面剛開始凝結,還沒有到堅固的程度。土地開始凍結。土氣凝聚寒冷,還沒有到破裂的地步。野雞進入大水中變成蜃。雉,就是野雞;鄭康成、《淮南子》、高誘都註釋蜃爲大蛤。《玉篇》也說:蜃,大蛤。《墨子》又說:蚌,也叫蜃,蚌不是蛤類嗎?《禮記》的註釋說屬於蛟類,《埤雅》又分別對蚌、蜃進行解釋,好像不是蛤類。但是按照《本草》中關於車螯的條目說:車螯,是大蛤,又叫蜃,能吐出氣形成樓臺,又曾經聽說海邊的蜃氣能形成樓牆。《章龜經》說:大的蜃如同車輪和島嶼,每月間吐氣形成樓,和蛟龍相同。就知道這是蛤,很明顯了。何況《爾雅翼》引用周禮各家,分辨蜃爲蛤很清楚。《禮記》的註釋認爲雉,是由於蛇變化而形成的說法,所以把雉子說成蜃,《埤雅》既然說形狀像蛇而且很大,腹部下面都是逆鱗,已經很清楚地知道了,但還是又有懷疑:一種說法是形狀像螭龍,有耳朵,有角,這也是聽說然後認識的,不如《本草》、《章龜經》說得正確,就是一種東西罷了。大水,就是淮河,《晉語》說:野雞進入淮河變成蜃。
賞析
這段文字主要是對立冬這個節氣以及與立冬相關的一些自然現象進行解釋和說明。詳細描述了立冬時水開始結冰、土地開始凍結,還有關於「雉入大水爲蜃」這種看似奇特的現象的各種解釋和探討。體現了古人對節氣變化和自然現象的細緻觀察與深入思考,以及他們在知識探索和傳承方面所做的努力。文中引用了諸多典籍來對各種觀點進行論證和辨析,展現了豐富的古代知識體系。整個描述豐富而生動,讓我們對古代關於立冬的認知有了更清晰的瞭解。

吳澄
元撫州崇仁人,字幼清,晚字伯清。幼穎悟,既長,博通經傳。宋鹹淳間舉進士不第,還居草屋,學者稱草廬先生。元世祖遣程鉅夫求賢江南,起至京師,尋以母老辭歸。成宗大德末除江西儒學副提舉,以疾去。武宗即位,召爲國子監丞,升司業,遷翰林學士。泰定帝時爲經筵講官,修《英宗實錄》,命總其事。實錄成,復棄官歸。四方士負笈來學者,常不下千數百人。少暇,即著書。有《易纂言》、《儀禮逸經傳》、《禮記纂言》、《春秋纂言》、《吳文正集》等。
► 126篇诗文
吳澄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立夏 》 —— [ 元 ] 吳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立春 》 —— [ 元 ] 吳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小寒 》 —— [ 元 ] 吳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大暑 》 —— [ 元 ] 吳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夏至 》 —— [ 元 ] 吳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序 》 —— [ 元 ] 吳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冬至 》 —— [ 元 ] 吳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立秋 》 —— [ 元 ] 吳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