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軍細柳

文帝之後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爲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爲將軍,軍棘門;以河內守亞夫爲將軍,軍細柳:以備胡。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爲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 既出軍門,羣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於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拼音

譯文

漢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規模侵入漢朝邊境。於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劉禮爲將軍,駐軍在霸上;委派祝茲侯徐厲爲將軍,駐軍在棘門;委派河內郡太守周亞夫爲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匈奴侵擾。 皇上親自去慰勞軍隊。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直接驅車而入,將軍及其屬下都騎着馬迎送。隨即來到了細柳軍營,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鋒利的兵器,開弓搭箭,弓拉滿月,戒備森嚴。皇上的先行衛隊到了營前,不準進入。先行的衛隊說:“皇上將要駕到。”鎮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命令。’”過了不久,皇上駕到,也不讓入軍營。於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節去告訴將軍:“我要進營慰勞軍隊。”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守衛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武官說:“將軍規定,軍營中不準驅車奔馳。”於是皇上的車隊也只好拉住繮繩,慢慢前行。到了大營前,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雙手抱拳行禮說:“我是盔甲在身的將士,不便跪拜,請允許我按照軍禮參見。”皇上因此而感動,臉上的神情也改變了,俯身扶着橫木上,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勞軍禮儀完畢後辭去。 出了細柳軍營的大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感嘆地說:“啊!這纔是真正的將軍。先前的霸上、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匈奴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那裏的將軍,至於周亞夫,豈是能夠侵犯他嗎?”長時間對周亞夫讚歎不已。

注釋

文帝之後六年:指漢文帝后元六年。 匈奴:我國古代北方民族之一。 大:大規模,大舉。 入邊:侵入邊境。 宗正:掌管皇族事務的官員。 軍霸上:駐軍霸上。霸上,地名,譯做“灞上”,因地處灞水西岸高原而得名,在今陝西西安東。 祝茲侯:封號。 棘門:地名,原爲秦宮門,在今陝西咸陽東北。 河內守:河內郡的郡守。河內,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區。守,郡守,是漢代郡一級的行政長官。 備:防備,戒備。 胡:胡人,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泛稱,此指匈奴。 上:特指皇帝。 勞:慰問。 軍:軍營 已而:不久。 之:到,往。 被:通“披”,穿着。 銳兵刃:這裏指刀出鞘。 彀(gòu):張開。 弩(nǔ):用機械發箭的弓。 持滿:把弓拉滿。 先驅:先行引導的人員。 且:將要。 軍門都尉:守衛軍營的將官,職位低於將軍。 詔(zhào):皇帝發佈的命令。 居無何:過了不久。居,經過,表示相隔一段時間。無何,不久。 持節:手持符節。節,符節,皇帝派遣使者或調動軍隊的憑證。 壁:營壘。 車騎:車馬。 驅馳:策馬疾馳。 按轡:控制住車馬。轡,馬繮繩。 徐:慢,緩慢。 持兵揖(yi):手持兵器行禮。揖,拱手行禮。 介冑之士不拜:穿戴着盔甲之將不行跪拜禮。介冑,鎧甲和頭盔,這裏用作動詞,指披甲戴盔。士,將領。 爲動:被感動。 改容式車:表情嚴肅起來,扶着車前橫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式,同“軾”。這裏用作動詞,指扶軾。 稱謝:向人致意,表示問候。 既:已經。 嗟乎:嘆詞,表示慨嘆。 曩(nǎng):先前。 固:必,一定。 邪(yé):語氣詞,表示反問。 之:助詞。在句中只起調節音節的作用,無實意。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這篇並不是古詩詞,而是一篇文言文,以下是對它的翻譯和賞析:

註釋

  • 周亞夫:西漢時期名將、丞相,太尉周勃的次子。
  • :駐軍、駐紮。
  • 細柳:地名,在今陝西咸陽西南。
  • 文帝:即漢文帝劉恆。
  • 宗正:掌管皇族事務的官員。
  • 劉禮:漢文帝時封楚國,負責守衛長安東南的灞上。
  • 祝茲侯:封號。
  • 徐厲:漢文帝時將領。
  • 河內守:河內郡的郡守。
  • 霸上:地名,亦作灞上,在今陝西西安東,因地處霸水西高原上得名,爲古代軍事要地。
  • 棘門:地名,在今陝西咸陽東北。
  • :通「披」。
  • 彀弓弩:張開弓弩。彀,張開。
  • 持滿:把弓拉滿。
  • 先驅:先頭部隊、先鋒。
  • :將要。
  • 軍門都尉:守衛軍營的將官,職位低於將軍。
  • :皇帝發佈的命令。
  • 居無何:過了不久。
  • :符節,皇帝給的憑證。
  • 壁門:營門。
  • 介冑:介,鎧甲。胄,頭盔。介冑在這裏用作動詞,指披甲戴盔。

翻譯

漢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規模侵入漢朝邊境。於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劉禮爲將軍,駐軍在霸上;祝茲侯徐厲爲將軍,駐軍在棘門;委派河內郡太守周亞夫爲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匈奴侵擾。

皇上親自去慰勞軍隊。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驅馬長驅直入,將軍及其屬下都騎着馬迎送。隨即來到了細柳軍營,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鋒利的兵器,開弓搭箭,弓拉滿弦。皇上的先行衛隊到了營前,不準進入。先行的衛隊說:「皇上將要駕到。」鎮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命令。』」過了不久,皇上駕到,也不讓進入。於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節去告訴將軍:「我要進營慰勞軍隊。」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守衛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武官說:「將軍規定,軍營中不準驅車奔馳。」於是皇上的車隊也只好拉住繮繩,慢慢前行。到了大營,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雙手抱拳行禮說:「我是盔甲在身的將士,不便跪拜,請允許我按照軍禮參見。」皇上因此而感動,臉上的神情也改變了,俯身扶着橫木上,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勞軍禮儀完畢後離去。

出了細柳軍營的大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感嘆地說:「啊!這纔是真正的將軍。先前的霸上、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匈奴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那裏的將軍,至於周亞夫,豈是能夠侵犯他的嗎!」長時間對周亞夫讚歎不已。

賞析

本文通過漢文帝巡視、慰勞駐軍的場面,表現了周亞夫治軍嚴謹、忠於職守的「真將軍」風範。文章開頭交代背景,匈奴入侵,朝廷重兵駐紮三處。接着描寫漢文帝勞軍的經過,在霸上和棘門,軍隊鬆鬆垮垮,而在細柳營,士兵嚴陣以待,軍紀嚴明。面對天子到來,周亞夫堅持按軍規行事,不阿諛奉承,展現出他的剛正不阿。文帝離開後的感嘆,突出了周亞夫的卓越軍事才能和高尚品質,也從側面反映出漢文帝的知人善任。全文語言簡潔,情節緊張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和歷史意義。

司馬遷

司馬遷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一說山西河津)人,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被後人尊爲“史聖”。他最大的貢獻是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史記》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完成的史學鉅著《史記》,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1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