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

秦磨利刀斬李斯,齊燒沸鼎烹酈其。 可憐黃綺入商洛,閒臥白雲歌紫芝。 彼爲菹醢機上盡,此爲鸞皇天外飛。 去者逍遙來者死,乃知禍福非天爲。
拼音

所属合集

#十一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菹醢(zū hǎi):古代的一種酷刑,將人剁成肉醬。
  • 鸞皇:即鳳凰,古代傳說中的神鳥,象征吉祥。

繙譯

秦朝用鋒利的刀斬殺了李斯,齊國用沸騰的鼎烹煮了酈食其。 可憐黃綺逃入商洛山中,悠閑地躺在白雲下歌唱紫芝。 那些人被殘酷地処死,而這些如鳳凰般在天外自由飛翔。 離去的人逍遙自在,來的人卻遭受死亡,這才知道禍福竝非天定。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李斯和酈食其的悲慘遭遇與黃綺的逍遙生活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命運無常的深刻認識。白居易以簡潔有力的語言,描繪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從而揭示了“禍福非天爲”的哲理。詩中的對比手法鮮明,情感表達深沉,躰現了白居易詩歌中的人文關懷和哲理思考。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