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書雲:“楊、墨之爲仁義,鄉愿之亂忠信,堯、舜、子之之禪讓,湯、武、楚項之放伐,周公、莽、操之攝輔,謾無印證,又焉適從?且於古今事變,禮樂名物,未嘗考識,使國家欲興明堂,建辟雍,制歷律,草封禪,又將何
綿綿聖學已千年,兩字良知是口傳。
欲識渾淪無斧鑿,須從規矩出方圓。
不離日用常行內,直造先天未畫前。
握手臨歧更可語?
慇勤莫愧別離筵。
我祖死國事,肇禋在增城。
荒祠幸新復,適來奉初蒸。
亦有兄弟好,念言思一尋。
蒼蒼兼葭色,宛隔環瀛深。
入門散圖史,想見抱膝吟。
賢郎敬父執,僮僕意相親。
病軀不遑宿,留詩慰慇勤。
落落千百載,人生幾
吳、曾兩生至,備道道通懇切爲道之意,殊慰相念。若道通,真可謂篤信好學者矣。憂病中會,不能與兩生細論,然兩生亦自有志向,肯用功者,每見輒覺有進,在區區誠不能無負於兩生之遠來,在兩生則亦庶幾無負其遠來之意
海鶴精神老益強,晚途詩價重圭璋。
洗兒惠兆金錢貴,爛目光呈奎井祥。
何物敢雲繩祖武,他年只好共爺長。
偶逢燈事開湯餅,庭樹春風轉歲陽。
有室如虞,周之崇墉。
窒如穴處,無秋天冬。
耿彼屋漏,天光入之。
瞻彼日月,何嗟及之。
倏晦倏明,悽其以風。
倏雨倏雪,當晝而蒙。
夜何其矣,靡星靡粲。
豈無白日,寤寐永嘆。
心之憂矣,匪家匪室。
或
來書雲:“上蔡嘗問天下何思何慮。伊川雲:‘有此理,只是發得太早。’在學者功夫,固是‘必有事焉而勿忘’,然亦須識得‘何思何慮’底氣象,一併看爲是。若不識得這氣象,便有正與助長之病;若認得‘何思何慮’,而
自分秋禾後吐芒,敢雲琢玉晚圭璋。
漫憑先德餘家慶,豈是生申降嶽祥。
攜抱且堪娛老況,長成或可望書香。
不辭歲歲臨湯餅,還見吾家第幾郎?
浦之灣,其白漫漫。
彼美君子,在水之盤。
灣之浦,其白瀰瀰。
彼美君子,在水之涘。
雲之溶溶,於灣之湄。
君子於處,民以爲期。
雲之油油,於灣之委。
君子於興,施及四海。
白灣之渚,於遊以處。
彼美君
來書雲:“凡學者才曉得做工夫,便要識認得聖人氣象。蓋認得聖人氣象,把做準的,乃就實地做功夫去,纔不會差,纔是作聖工夫。未知是否?”
先認聖人氣象,昔人嘗有是言矣,然亦欠有頭腦。聖人氣象自是聖人的,我
南浦重來夢裏行,當年鋒鏑尚心驚。
旌旗不動山河影,鼓角猶傳草木聲。
已喜閭閻多復業,獨憐饑饉未寬徵。
迂疏何有甘棠惠,慚愧香燈父老迎。
六月悽風,七月暑雨。
倏雨倏寒,道修以阻。
允允君子,迪爾寢興。
毋沾爾行,國步斯頻。
哀此下民,靡屆靡極。
不有老成,其何能國。
吁嗟老成,獨遺典刑。
若屋之傾,尚支其楹。
心之憂矣,言靡有所。
如
來書雲:“事上磨鍊。一日之內,不管有事無事,只一意培養本原。若遇事來感,或自己有感,心上既有覺,安可謂無事?但因事凝心一會,大段覺得事理當如此,只如無事處之,盡吾心而已。然仍有處得善與未善,何也?又或
一上高原感慨重,千山落木正無窮。
前途且與停西日,此地曾經拜北風。
劍氣晚橫秋色淨,兵聲寒帶暮江雄。
水南多少流亡屋,尚訴徵求杼軸空。
庭有竹兮青青,上喬木兮鳥嚶嚶。妹之來兮,弟與偕行。
竹青青兮雨風,鳥嚶嚶兮西東!弟之歸兮,兄誰與同?
江雲暗兮暑雨,江波渺渺兮愁予。弟別兄兮須臾,兄思弟兮何處?
景翳翳兮桑榆,念重闈兮離居。路修遠兮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