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十節 [] 孟子

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十一節 [] 孟子

齊人伐燕,取之。諸侯將謀救燕。宣王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對曰:“臣聞七十里爲政於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書曰:‘湯一徵,自葛始。’天下信之。‘東面而徵,西夷怨;南面而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十節 [] 孟子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爲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十二節 [] 孟子

鄒與魯哄。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 孟子對曰:“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十五節 [] 孟子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免焉。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幣,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屬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十六節 [] 孟子

魯平公將出。嬖人臧倉者請曰:“他日君出,則必命有司所之。今乘輿已駕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請。” 公曰:“將見孟子。” 曰:“何哉,君所爲輕身以先於匹夫者?以爲賢乎?禮義由賢者出;而孟子之後喪逾前喪。

孟子 · 第三卷 · 公孫丑上 · 第四節 [] 孟子

孟子曰:“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溼而居下也。 如惡之,莫如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國家閒暇,及是時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之矣。詩云:‘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此

孟子 · 第三卷 · 公孫丑上 · 第一節 [] 孟子

公孫丑問曰:“夫子當路於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 孟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問乎曾西曰;‘吾子與子路孰賢?’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