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名句
譯文
孟子說:“搞好(國家的)政治不難,只要不得罪那些賢明的卿大夫們就行了。因爲他們所思慕的,一國人都會思慕;一國的人所思慕的,天下的人都會思慕。所以道德教化就浩浩蕩蕩地溢滿四海了。”
注釋
巨室:指賢明的卿大夫家。這裏指賢明的卿大夫。
沛然:形容盛大流行的樣子。
賞析
本章論爲政之道。
孟子的本意,是要借卿大夫的影響力來影響國家、天下的風氣,所以他主張,不得罪卿大夫。但凡事都得具體分析,如果卿大夫賢明,講究仁義禮智,自然可以藉以推行仁政。如果他們不仁不義不禮不智,而又不得罪他們,天下就會大亂。
“蓋巨室之心,難以力服,而國人素所取信;今既悅服,則國人皆服,而吾德教之所施,可以無遠而不至矣。此亦承上章而言,蓋君子不患人心之不服,而患吾身之不修;吾身既修,則人心之難服者先服,而無一人之不服矣。”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巨室:指豪門貴族、卿大夫之家。
繙譯
孟子說:“治理國家政事竝不難,關鍵是不要得罪那些有影響力的大家族。那些大家族所仰慕的,一個國家的人都會仰慕;一個國家的人所仰慕的,全天下的人都會仰慕;所以道德教化就會像大水一樣洶湧澎湃地洋溢在天下。”
賞析
這段話躰現了孟子對於治國理政的一種觀點。他強調了與有影響力的大家族保持良好關系的重要性,認爲得到他們的認可和支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帶動整個國家甚至天下對善政和道德的尊崇。這種觀點反映了在那個時代權力結搆和社會影響力的分佈特點。同時,也突出了道德教化在國家治理中的關鍵地位,認爲良好的道德示範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傳播力,能夠廣泛地影響社會風氣和人民的行爲。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十卷 · 萬章下 · 第三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二十八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三十六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三十一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十四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三十三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九卷 · 萬章上 · 第五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四十五節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八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二十六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一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卷 · 萬章下 · 第八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三十二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十八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九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四卷 · 公孫丑下 · 第三節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