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孟子說:“觀察一個人,沒有比觀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眼睛不能掩飾一個人的醜惡。內心正直,眼睛就明亮;心術不正,眼睛就昏暗。聽他說話,觀察他的眼睛,這人的善惡哪裏能隱藏得住!”
注釋
存:考察。眸子:瞳人。
瞭(liǎo):明亮。
眊(mào):闇昧不明。
廋(sōu):隱藏,藏匿。
賞析
觀察人的方法,就是觀察他的眼睛。
孟子認爲,觀察一個人,沒有比觀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一個人的善惡邪正往往都從眼神中流露出來,所謂“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蓋人與物接之時,其神在目,故胸中正則神精而明,不正則神散而昏。”
“廋,匿也。言亦心之所發,故並此以觀,則人之邪正不可匿矣。然言猶可以僞爲,眸子則有不容僞者。”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五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四十三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十五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十一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七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一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卷 · 萬章下 · 第五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三十三節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十二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十八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四卷 · 公孫丑下 · 第十二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八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十四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三卷 · 公孫丑上 · 第二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四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十八節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