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寒山子詩六首其三

· 行端
偃仰千巖內,超然與世違。 採芝爲口食,紉槲作身衣。 瀑水淋苔磴,湫雲漬草扉。 閒吟竺仙偈,幾度歷斜輝。
拼音

所属合集

#僧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偃仰:仰臥,這裏指安居。
  • 千巖:衆多的山岩。
  • 超然:超脫世俗的樣子。
  • :離開,背離。
  • 採芝:採集靈芝,芝是一種藥用植物,古人認爲有延年益壽之效。
  • 紉槲:紉,縫紉;槲,一種樹,這裏指用槲樹的葉子或皮來製作衣物。
  • 苔磴:長滿苔蘚的石階。
  • 湫雲:湫,指水潭;雲,這裏指水氣。
  • :浸溼。
  • 草扉:草編的門。
  • 閒吟:閒暇時吟詠。
  • 竺仙偈:竺,指印度,仙偈,指佛教的偈語,即佛經中的頌詞。
  • 斜輝:斜陽,夕陽。

翻譯

安居在衆多的山岩之中,超脫世俗,與世無爭。採集靈芝作爲食物,用槲樹的葉子或皮製作衣物。瀑布的水淋溼了長滿苔蘚的石階,水潭的水氣浸溼了草編的門。閒暇時吟詠佛教的偈語,幾次在夕陽下經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隱士在深山中的生活,通過「偃仰千巖內,超然與世違」表達了隱士超脫世俗、追求心靈自由的境界。詩中「採芝爲口食,紉槲作身衣」展示了隱士簡樸自足的生活方式,而「瀑水淋苔磴,湫雲漬草扉」則生動地描繪了山中的自然景象,增添了詩意。最後兩句「閒吟竺仙偈,幾度歷斜輝」則表現了隱士在寧靜中尋求精神寄託,以及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哲理思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的超脫。

行端

元僧。臨海人,字元叟,一字景元,自稱寒拾里人,俗姓何。世爲儒家。十一歲在餘杭化城院出家。成宗大德中賜號慧文正辯禪師,主中天竺,遷靈隱。後主徑山作大護持師二十年。工詩文。有《寒拾里人稿》。 ► 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