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新堤

春堤一望思無涯,樹勢還同水勢斜。 深映菰蒲三十里,晴分功利幾千家。 謀成既不勞人力,境遠偏宜隔浪花。 若與青山長作固,汀洲肯恨柳絲遮。
拼音

所属合集

#堤岸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吳興:地名,今浙江湖州。
  • 無涯:無邊無際。
  • 菰蒲:菰和蒲,都是水生植物。
  • 功利:指水利帶來的利益。
  • 謀成:規劃成功。
  • 境遠:指遠離塵囂的地方。
  • 隔浪花:指堤壩阻擋了波浪。
  • 汀洲:水中的小塊陸地。
  • 柳絲:柳樹的細長枝條。

翻譯

春天眺望吳興的新堤,思緒無邊無際,樹木的姿態與水流的方向交相輝映。 深邃的水面映照着三十里的菰蒲,晴朗的天空下,水利爲數千家帶來了利益。 規劃的成功無需勞煩人力,偏遠而寧靜的地方,堤壩正好隔絕了波浪。 如果與青山長久相伴,水中的小洲又怎會怨恨柳枝的遮擋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吳興新堤的美景,通過「樹勢還同水勢斜」等句,巧妙地將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融爲一體。詩中「深映菰蒲三十里,晴分功利幾千家」展現了水利工程帶來的廣泛利益,而「謀成既不勞人力,境遠偏宜隔浪花」則體現了規劃的智慧與環境的和諧。結尾「若與青山長作固,汀洲肯恨柳絲遮」以寓情於景的手法,表達了對自然與人文和諧共存的嚮往。

朱慶餘

朱慶餘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字慶餘,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唐代詩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至祕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爲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後大爲讚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於是朱慶餘聲名大震。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