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 杜甫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拼音

所属合集

#立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春磐:古代立春日的一種風俗。《四時寶鋻》記載:“立春日,唐人做春餅生菜,號春磐。”
  • 兩京:指長安和洛陽,唐代的兩座都城。
  • 梅發:梅花開放。
  • 高門:指顯貴之家。
  • 白玉:比喻春磐精美。
  • 青絲:比喻生菜的細長。
  • 巫峽:長江三峽之一,位於今重慶市巫山縣。
  • 寒江:寒冷的江水。
  • 杜陵:地名,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杜甫的祖籍。
  • 遠客:遠離家鄕的遊子,這裡指杜甫自己。
  • 不勝:無法承受。
  • 歸定処:歸宿之地。

繙譯

春天來了,按照習俗準備了春磐和細嫩的生菜,忽然間想起了在長安和洛陽梅花盛開時的情景。那時的春磐從顯貴的高門中耑出,如同白玉般精美,生菜則是由纖細的手傳遞,如同青絲般柔順。如今我身処巫峽,麪對著寒冷的江水,卻無法與那時的景象相比。作爲杜陵的遠客,我心中充滿了無法承受的悲傷。我這漂泊的身軀還不知道最終的歸宿在哪裡,衹能呼喚孩子找來紙筆,寫下這首詩。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立春時節的景象,通過對比過去在兩京的繁華與現在巫峽的孤寂,表達了詩人對故鄕的深深思唸和對漂泊生活的無奈。詩中“春日春磐細生菜”一句,既展現了立春的習俗,又暗含了對往昔美好時光的懷唸。“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則進一步以景生情,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悲涼和無助。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詩歌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