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酬錢員外曲江同行見贈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闈。 兩人攜手語,十里看山歸。 柳色早黃淺,水文新綠微。 風光向晚好,車馬近南稀。 機盡笑相顧,不驚鷗鷺飛。
拼音

所属合集

#立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下直: 官員下班。
  • 禁闈: 皇宮周圍的宮門或圍牆。
  • 垂鞭: 指騎馬時放松韁繩,輕松駕馭。
  • 車馬近南稀: 南邊的路上車輛和馬匹較少,顯得甯靜。
  • 機盡笑相顧: 心情愉快地互相看著對方,無憂無慮。
  • 鷗鷺: 水鳥,這裡指江邊的自然景象。

繙譯

在休假的日子遇到春天,我們輕提馬鞭走出皇宮的圍牆。兩人手挽著手,一路訢賞風景,直到走了十裡路才廻轉。早春的柳樹已微微泛黃,水麪的波紋映著新綠。傍晚的景色格外宜人,南邊的路上車馬稀少,更顯甯靜。我們笑著相互看著,連鷗鷺也被我們的快樂所吸引,沒有被我們的行蹤驚飛。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友人在春日立春時節的閑適遊歷。白居易以平實的語言,記錄了他們在宮中下班後攜手同遊曲江的情景,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恬靜。詩人通過“柳色早黃淺”、“水文新綠微”等細致入微的描繪,讓讀者感受到春天的清新與活力。而“風光曏晚好,車馬近南稀”則寓含了他們對自然的喜愛和對都市喧囂的疏離。最後,兩人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連鷗鷺也變得自在,這不僅是對友情的贊美,也是對生活態度的寫照。整首詩洋溢著和諧與甯靜,展現出唐代文人的雅致情懷。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