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蕩蕩:形容船隻巨大。
- 萬斛:古代容量單位,一斛爲十鬥,這裏形容船的載重量大。
- 揚白虹:比喻船影在水面上非常顯眼。
- 起檣:豎起桅杆。
- 椎牛:殺牛,這裏指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
- 掛席:掛帆。
- 集衆功:集合衆人之力。
- 風動天:形容風力極大。
翻譯
巨大的萬斛船隻,在水面上影影綽綽如同揚起的白色長虹。豎起桅杆時必須舉行盛大的祭祀,掛起帆來需要集合衆人的力量。除非是狂風能夠撼動天地,否則這樣的大船是不會輕易駛入大水中的。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巨大的船隻和其啓航的盛況,展現了唐代航海技術的壯麗與航海活動的莊嚴。詩中「蕩蕩萬斛船,影若揚白虹」以誇張的手法描繪了船隻的雄偉,而「起檣必椎牛,掛席集衆功」則反映了當時航海前的重要儀式和集體協作的精神。最後兩句「自非風動天,莫置大水中」則強調了只有在極端天氣條件下,這樣的大船纔會被使用,體現了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航海安全的重視。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