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萍岸:長滿浮萍的岸邊。
- 碧霄:藍天。
- 中流:河流的中央。
- 孤嶼:孤立的小島。
- 橫槎:橫在水面上的樹枝。
- 紅旆:紅旗。
- 錦帆:華麗的帆船。
- 浸潤:滋潤。
- 雷澤:古代傳說中的大澤,這裏指廣泛的水域。
翻譯
在長滿浮萍的岸邊,新淘的河水映照着碧藍的天空,河流中央相隔的距離忽然顯得遙遠。只剩下孤立的小島成爲詩中的景緻,不再有橫在水面上的樹枝阻礙柳條。紅旗在幽靜的山色中顯得溼潤,華麗的帆船在風中起航,浪花隨之飄揚。大家都明白,這片水域如同雷澤一般滋潤萬物,又何必擔心河川源頭會有乾旱的禾苗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河岸邊的自然景色,通過「萍岸」、「碧霄」、「孤嶼」等意象,展現了清新脫俗的畫面。詩中「紅旆路幽山翠溼,錦帆風起浪花飄」進一步以色彩和動態豐富了景緻,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欣賞。結尾的「共知浸潤同雷澤,何慮川源有旱苗」則寓意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恩澤的感激和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樂觀態度。

朱慶餘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字慶餘,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唐代詩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至祕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爲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後大爲讚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於是朱慶餘聲名大震。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