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池
崢嶸巴閬間,所向盡山谷。
安知有蒼池,萬頃浸坤軸。
呀然閬城南,枕帶巴江腹。
芰荷入異縣,粳稻共比屋。
皇天不無意,美利戒止足。
高田失西成,此物頗豐熟。
清源多衆魚,遠岸富喬木。
獨嘆楓香林,春時好顏色。
南有漢王祠,終朝走巫祝。
歌舞散靈衣,荒哉舊風俗。
高堂亦明王,魂魄猶正直。
不應空陂上,縹緲親酒食。
淫祀自古昔,非唯一川瀆。
干戈浩茫茫,地僻傷極目。
平生江海興,遭亂身侷促。
駐馬問漁舟,躊躇慰羈束。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崢嶸(zhēng róng):形容山勢高峻。
- 巴閬(bā làng):指巴蜀地區。
- 坤軸(kūn zhóu):指大地。
- 呀然(yā rán):形容驚訝的樣子。
- 枕帶(zhěn dài):形容地理位置緊鄰。
- 巴江(bā jiāng):指巴蜀地區的江河。
- 芰荷(jì hé):指菱角和荷花。
- 粳稻(jīng dào):一種稻米。
- 西成(xī chéng):指秋季的收成。
- 喬木(qiáo mù):高大的樹木。
- 楓香林(fēng xiāng lín):楓樹林。
- 漢王祠(hàn wáng cí):供奉漢代某位王子的祠堂。
- 巫祝(wū zhù):古代從事祭祀和占卜的人。
- 靈衣(líng yī):祭祀時所穿的服裝。
- 淫祀(yín sì):過度或不當的祭祀。
- 干戈(gān gē):指戰爭。
- 江海興(jiāng hǎi xīng):指對江海生活的嚮往。
- 羈束(jī shù):束縛,限制。
翻譯
在巴蜀地區的高山峻嶺之間,到處都是山谷。誰能想到這裏有一個廣闊的蒼池,水面萬頃,彷彿浸潤着大地。這個池子位於閬城的南邊,緊鄰着巴江。池中生長着菱角和荷花,而周圍的房屋則共同種植着粳稻。
上天似乎並非無意,它告誡我們要知足常樂。雖然高地的莊稼失去了秋收,但這裏的粳稻卻非常豐熟。清澈的水源養育了許多魚類,遠處的岸邊則長滿了高大的樹木。我獨自贊嘆那片楓樹林,春天時色彩斑斕。
南邊有一座漢王祠,整天都有巫祝在那裏進行祭祀。歌舞結束後,靈衣散落一地,這種古老的習俗真是荒謬。高堂上的明王,其魂魄依然正直。不應該在空曠的池邊,虛幻地享受酒食。
自古以來,淫祀就存在,不僅僅是在這一條河流。戰爭浩浩蕩蕩,而這裏的地理位置偏僻,讓人極目遠眺時感到悲傷。我一生嚮往江海的生活,卻因戰亂而身陷囹圄。我停下馬來詢問漁舟,躊躇不前,希望能安慰自己被束縛的心靈。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在巴蜀地區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繪,表達了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和對戰亂的無奈。詩中,「崢嶸巴閬間」等句展現了巴蜀山水的壯麗,而「高田失西成」等句則反映了戰亂帶來的苦難。最後,詩人通過「駐馬問漁舟」的場景,抒發了對自由的渴望和對現實的無奈。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開闊,展現了杜甫深厚的藝術功底和人文關懷。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