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懷古

· 許渾
宮館餘基輟棹過,黍苗無限獨悲歌。 荒臺麋鹿爭新草,空苑鳧鷖佔淺莎。 吳岫雨來虛檻冷,楚江風急遠帆多。 可憐國破忠臣死,日日東流生白波。
拼音

所属合集

#蘇州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
  • 宮館餘基:宮殿的殘餘基礎,指古蹟。
  • 輟棹:停止划船。
  • 黍苗:黍子(shǔ zǐ)的苗,一種農作物。
  • 麋鹿:一種大型鹿類動物。
  • 鳧鷖:鳧(fú)指野鴨,鷖(yī)指鷗鳥。
  • 吳岫:吳地的山。
  • 虛檻:空曠的欄杆。
  • 楚江:指長江,古代楚國境內的江河。
  • 忠臣:忠誠的臣子。
  • 東流:指江水向東流去。
  • 白波:白色的波浪。

翻譯

我停下船隻,經過那些殘留的宮殿遺址,看到無盡的黍苗,心中獨唱悲歌。荒廢的臺地上,麋鹿爭食新生的草,空曠的苑囿裏,野鴨和鷗鳥佔據了淺淺的莎草。吳地的山在雨中顯得虛幻而冷清,楚江上風急,遠處的帆船衆多。可憐那國家破敗,忠臣死去,日復一日,東流的江水生出白色的波浪。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姑蘇古蹟的荒涼景象,抒發了對往昔輝煌的懷念和對國家衰敗的哀思。詩中「宮館餘基」、「荒臺麋鹿」、「空苑鳧鷖」等意象,生動地勾勒出一幅廢墟圖景,反映了歷史的滄桑變遷。後兩句「可憐國破忠臣死,日日東流生白波」,則直接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忠臣犧牲的哀悼,情感深沉,意境遼闊,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

許渾

許渾

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後移家京口(今江蘇鎮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後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