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雲臺觀民澤所栽菊寄民澤用作九日韻時民澤還五羊未返

當軒玉朵孤,植竹翠莖扶。 香細風初動,神清俗本無。 寒深溪井涸,月出山瓢疏。 何處異鄉客,永懷歌茱萸。
拼音 朗读

所属合集

#菊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xuān):有窗的長廊或小屋。
  • 玉朵:指菊花,因其花瓣如玉,故稱。
  • 翠莖:綠色的莖,這裏指菊花的莖。
  • 俗本無:指世俗之人無法理解或欣賞。
  • 溪井涸 (hé):溪水乾涸。
  • 山瓢 (piáo):山中的葫蘆,常用來盛水或酒。
  • 茱萸 (zhū yú):一種植物,古代重陽節有佩戴茱萸的習俗,以避邪。

翻譯

在有窗的小屋前,孤獨地擺放着玉一般的菊花,旁邊植有翠綠的竹子支撐着它。 微風初起,菊花的香氣細膩地飄散,它的神韻清高,世俗之人難以理解。 深秋的寒意使得溪水乾涸,月亮升起時,山中的葫蘆顯得稀疏。 此時,哪裏的異鄉客,在歌唱茱萸,心中永遠懷念着。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菊花與竹子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清高脫俗生活的嚮往和對異鄉客的深切懷念。詩中「玉朵孤」與「翠莖扶」形成對比,突出了菊花的孤傲與竹子的堅韌。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進一步以「溪井涸」和「山瓢疏」來象徵孤獨與遠離塵囂的生活狀態。結尾的「歌茱萸」則是對重陽節習俗的回憶,寄託了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陳獻章

明廣東新會人,字公甫,號石齋,晚號石翁,居白沙裏,學者稱白沙先生。正統十二年,兩赴禮部不第。從吳與弼講理學,居半年而歸。筑陽春臺,讀書靜坐,數年不出戶。入京至國子監,祭酒邢讓驚爲真儒復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檢討,乞終養歸。其學以靜爲主,教學者端坐澄心,於靜中養出端倪。蘭溪姜麟稱之爲“活孟子”。又工書畫,山居偶乏筆,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時呼爲茅筆字。畫多墨梅。有《白沙詩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