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答何高士

· 張翥
湖山不見暮雲渾,楊柳風寒早閉門。 情在舊遊花歷歷,酒淹殘睡雨昏昏。 種桃道士今何處,採芍騷人不返魂。 欲識傷春無限意,杜鵑枝上有啼痕。
拼音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暮雲渾:傍晚的雲彩顯得渾濁。
  • 花歷歷:花朵清晰可見。
  • 酒淹殘睡:因醉酒而殘留的睡意。
  • 採芍騷人:指採集芍藥的詩人,這裏可能指屈原,因其作品中常提及芍藥。
  • 不返魂:無法復活,指詩人已逝。
  • 杜鵑枝:杜鵑鳥常棲息的樹枝。
  • 啼痕:鳥啼留下的痕跡,這裏指杜鵑的啼聲。

翻譯

湖山間看不到傍晚渾濁的雲彩,楊柳在寒風中早早地關上了門。 舊日遊歷中的情感依舊清晰,花朵歷歷在目,醉酒後的殘餘睡意在昏暗的雨中消散。 種植桃樹的道士現在何處?採集芍藥的詩人已無法復活。 想要了解傷春的無限情感,杜鵑鳥在枝頭留下了啼聲的痕跡。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湖山的傍晚景色和楊柳的寒風,營造了一種淒涼的氛圍。詩中「情在舊遊花歷歷」一句,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而「酒淹殘睡雨昏昏」則反映了詩人因思念而沉醉的狀態。後兩句通過對「種桃道士」和「採芍騷人」的詢問,暗示了詩人對逝去時光的無奈和哀傷。結尾的「杜鵑枝上有啼痕」則巧妙地以杜鵑的啼聲象徵了詩人內心的悲痛和無盡的思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春天逝去的無限傷感和對過往美好時光的深切懷念。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