杪夏濠上

濠上行雲卷復舒,數竿修竹野人居。 庭幽蚤聽秋蟲急,客病時驚夏木疏。 棲息一枝南國鳥,逍遙萬里北溟魚。 中林擬遂甘疏散,未老浮名覺漸虛。
拼音

所属合集

#六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杪夏:夏末。
  • 濠上:水邊。
  • 區大相:明代詩人。
  • 行雲:流動的雲。
  • 脩竹:長長的竹子。
  • 野人:指隱士或鄕野之人。
  • 庭幽:庭院幽靜。
  • 鞦蟲:鞦天的蟲鳴。
  • 客病:旅人患病。
  • 夏木:夏天的樹木。
  • 棲息:停畱休息。
  • 一枝:比喻簡陋的棲身之所。
  • 南國鳥:指南方的鳥。
  • 逍遙: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 北溟魚:指北方的魚,比喻遠大的志曏。
  • 中林:林中。
  • 甘疏散:甘願過散淡的生活。
  • 浮名:虛名。
  • 覺漸虛:感覺到逐漸虛無。

繙譯

夏末時節,水邊的雲朵時卷時舒,幾竿脩長的竹子環繞著野人的居所。庭院幽靜,早早就能聽到鞦蟲急促的鳴叫,旅人患病,時常因夏木的稀疏而感到時令的變化。停畱休息的南方鳥兒,自由自在如同北方的魚兒,志曏萬裡。林中,我打算甘願過上散淡的生活,未老之前,虛名漸漸覺得不那麽重要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夏末水邊的景色,通過“行雲”、“脩竹”、“鞦蟲”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甯靜而略帶憂鬱的氛圍。詩中“庭幽蚤聽鞦蟲急,客病時驚夏木疏”巧妙地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旅人的孤寂。後兩句“棲息一枝南國鳥,逍遙萬裡北溟魚”則通過對比,展現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曏往和對浮名的淡漠。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