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孟信州和方亨道六月雨時當雪天改爲欲作雪先作雨次韻

· 方回
欲作雪,先作雨,十月墐戶入室處。東作豐登未可期,南方瘴癘已堪禦。 去年雪不及臘間,霜天桃杏敷紅顏。今年夏竟無冰賣,富屋錢謾堆如山。 秋來數郡融風烈,萬舍菸灰千屋拆。驕陽失性化爲霖,鞭蛟笞龍精髓竭。 救火救水不少閒,民生下土何其難。此時早降六花瑞,時寒休徵猶可還。 雁低樓外彤雲起,萬里北風開爽氣。雨聲一變爲霰聲,霰效前驅雪踵至。 古稱民以食爲天,天欲飽民殊易然,但恐燮理無真賢。 果能燮理得真賢,豈不一白二白三白年年當有年。
拼音

所属合集

#六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墐戶:用泥土塗塞門窗縫隙。
  • 東作:指春耕。
  • 瘴癘:指熱帶山林中的溼熱空氣,古人認爲是瘴氣,易引起疾病。
  • :抵禦。
  • 臘間:農曆十二月。
  • :鋪展,這裏指桃杏花盛開的樣子。
  • :通「漫」,遍佈,滿。
  • 融風:指暖風。
  • :房屋。
  • :毀壞。
  • 失性:失去常態。
  • :連綿不斷的雨。
  • :鞭打。
  • 精髓:指精華。
  • :通「閒」,空閒。
  • 民生:人民的生活。
  • 下土:指大地。
  • 六花瑞:指雪花,因雪花六角,故稱。
  • 休徵:吉祥的徵兆。
  • 彤雲:紅雲,這裏指晚霞。
  • :雪珠,小冰粒。
  • 燮理:調和治理。
  • 一白二白三白:指連續的雪年。

翻譯

想要下雪,卻先下雨,十月里人們用泥土塗塞門窗,進入室內避寒。春天的豐收還未能預見,南方的瘴氣已經可以抵禦。

去年的雪沒有在臘月間下,霜天裏桃杏花開得正豔。今年夏天竟然沒有冰塊出售,富人家裏的錢堆積如山。

秋天來了,幾個郡縣都吹起了暖風,萬家的炊煙和千家的房屋都被毀壞。驕陽失去了常態,化作了連綿的雨,鞭打着蛟龍,使其精華耗盡。

救火救水一刻也不得閒,人民生活在這樣的大地是多麼艱難。此時如果早些降下雪花的吉祥,寒冷的徵兆或許還能挽回。

雁兒低飛在樓外,晚霞升起,北風帶來了萬里之外的清爽氣息。雨聲變成了霰聲,霰作爲前驅,雪緊隨其後。

古人說民以食爲天,要讓人民吃飽其實很簡單,只是擔心沒有真正的賢人來調和治理。

如果能找到真正的賢人來調和治理,豈不是每年都能有一場接一場的大雪,年年都是豐收年。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天氣變化的描繪,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辛和對豐收的期盼。詩中「欲作雪,先作雨」等句,巧妙地運用了自然現象來象徵社會現實,表達了作者對民生的深切關懷。同時,通過對「燮理無真賢」的擔憂,暗示了對賢明治理者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自然界的壯美,也折射了社會的複雜與人民的願望。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