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一枝淡紅的杏花探出牆頭,而牆外的行人(作者)正傷春惆悵。
這枝杏花的樣子好像跟我一樣傷春惆悵,我們哪裏禁受得了相逢在這春去匆匆難相留的時節?
天色已晚,寂靜的樹林中黃鸝鳥最先歸來,春色尚早,杏花在陡峭的春寒中獨自綻放,卻沒有蜂飛蝶舞。
這時候我更懷念長安的千萬株桃濃杏淡,可淡淡的暮色已經籠罩住了夕陽的光輝,整個神州一片黯淡。
序
詩人漂泊在外,偶然見到一枝杏花,觸動他滿懷愁緒和聯翩浮想,寫下這首動人的詩。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是宋人葉靖逸《遊園不値》詩中的名句。杏花開在農歷二月,正是春天到來的時候,那嬌艷的紅色就彷彿靑春和生命的象徵。經歷過嚴冬漫長蟄居生活的人,早春季節走出戶外,忽然望見鄰家墻頭上伸出一枝俏麗的花朵,想到春回大地,心情該是多麽欣喜激動!葉靖逸的詩句就反映了這樣的心理。可是吳子華對此卻別有衷懷。他正獨自奔波於茫茫的旅途中,各種憂思盤結胸間,那枝昭示著靑春與生命的杏花映入眼簾,卻在他心頭畱下異樣的苦澀滋味。
他幷不是不愛鮮花,不愛春天,但他想到,花開易落,靑春即逝,就是永遠守著這枝鮮花觀賞,又能看得幾時?想到這裏,不免牽惹起無名的惆悵情緒。更何況自己行色匆匆,難以駐畱,等不及花朵開盡,即刻就要離去。緣分如此短淺,怎不令人倍覺難堪?
由於節候尙早,未到百花吐艷春意濃的時分,一般樹木枝梢上還是空疏疏的,空氣裏的花香仍夾帶著料峭的寒意,蝴蝶不見飛來采蜜,衹有歸巢的黃鶯聊相陪伴。在這種情景下獨自盛開的杏花,難道不感到有幾分孤獨寂寞嗎?這裏顯然融入詩人的身世之感,而杏花的形象也就由報春使者,轉化爲詩人的自我寫照。
想象進一步馳騁,從眼前的鮮花更聯想及往年在京城長安看到的千萬樹紅杏。那一片蒙蒙的煙霞,輝映著陽光,彌漫、覆蓋在神州大地上,景象是何等絢麗奪目呀!浮現於腦海的這幅長安杏花圖,實際上代表著他深心憶念的長安生活。詩人被迫離開朝廷,到處飄零,心思仍然縈注於朝中。末尾這一聯想的飛躍,恰恰泄露了他內心的秘密,點出了他的愁懷所在。
詩篇藉杏花託興,展開多方面的聯想,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離之感、身世之悲、故國之思,一層深一層地抒寫出來,筆法特別委婉細膩。晚唐詩人中,吳子華作爲飛卿、義山詩風的追隨者,其最大特色則在於將温李的縟麗温馨引嚮了凄冷清疏的一路。本篇可以視爲這方面的代表作。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紅豔:指紅杏花。
- 可堪:那堪,怎堪。
- 帝鄕:指京城長安。(在這裡,“長”讀作“cháng”)
- 澹(dàn):同“淡”。
繙譯
一枝盛開的紅杏花探出牆頭,牆外的行人正獨自憂愁。 這枝杏花長得如此豔麗,卻似乎仍有遺憾,怎奈在這相逢之処,它更是難以長久畱存。 樹林空寂天色昏暗,黃鶯先飛到此,春意尚淺,花香中帶著寒意,蝴蝶還未飛來遊賞。 我更加懷唸京城那千萬棵杏花樹,淡淡的輕菸籠罩著夕陽,使神州大地顯得昏暗。
賞析
這首詩以途中見到的一枝杏花爲切入點,抒發了詩人的羈旅之愁和對京城的思唸之情。首聯通過“一枝紅豔出牆頭”的景象和“牆外行人正獨愁”的情感對比,引出下文。頷聯寫杏花雖美卻易逝,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難以長久的感慨。頸聯描繪了周圍的環境,烘托出一種清冷的氛圍。尾聯則將思緒引曏京城的千萬棵杏花樹,通過“澹菸籠日暗神州”的描寫,進一步加深了詩人的憂愁和對京城的眷戀。整首詩情景交融,意境深遠,以細膩的筆觸表達了詩人複襍的情感。

吳融
吳融,字子華,吳翥孫,唐越州山陰人,生於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卒於唐昭宗天覆三年(公元903年),享年五十四歲。唐昭宗龍紀進士。韋昭度討蜀,表掌書記。坐累去官,流浪荊南,依成汭。後以禮部郎中爲翰林學士,拜中書舍人。唐昭宗反正,御南闕受賀,融最先至,草十數詔,語當意詳,進戶部侍郎。終翰林承旨。有《唐英歌詩》。
► 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