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山逐放舟遲送王主簿
舟行山亦移,山盡舟亦住。
青山無故人,行人自來去。
初辭逶迤谷,復接參差樹。
柁轉暮色分,帆駛秋嵐度。
俄停風暫弱,既遠煙重護。
別意即山情,依君屢回顧。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賦得:古代文人聚會時,按照指定的題目作詩,稱爲「賦得」。
- 逶迤(wēi yí):形容山谷曲折綿延的樣子。
- 參差(cēn cī):形容樹木高低不齊。
- 柁(duò):古代指船舵。
- 帆駛:帆船快速行駛。
- 秋嵐:秋天的山間霧氣。
- 俄停:突然停止。
- 既遠:已經遠去。
- 屢回顧:多次回頭看。
翻譯
船行進時,山似乎也在移動;山景消失,船也停下。 青山依舊,沒有故人相伴,只有行人來來去去。 起初穿過曲折的山谷,接着連接高低不齊的樹木。 船舵轉動,暮色漸漸分開,帆船快速穿越秋天的山霧。 突然風力減弱,船停了下來,已經遠去,煙霧重重圍繞。 別離的心情如同山的情感,依依不捨地多次回頭看你。
賞析
這首作品以舟行山景爲背景,巧妙地將山與舟的動態結合,表達了行人離別的深情。詩中「舟行山亦移,山盡舟亦住」描繪了舟行山隨的景象,寓意着離別的無奈與不捨。後文通過「逶迤谷」、「參差樹」等自然景象的描繪,進一步以山景的變化來映射離別的心情。結尾「別意即山情,依君屢回顧」直抒胸臆,表達了深深的留戀與不捨,情感真摯動人。

楊基
元明間蘇州府吳縣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吳中,因而定居。少聰穎,九歲能背誦六經。善詩文,兼工書畫。元末隱吳之赤山,張士誠闢爲丞相府記室,未幾即辭去。入明,被遷往臨濠,又徙河南。洪武二年放歸。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被誣奪官,罰服苦役,卒於役所。與高啓、張羽、徐賁稱吳中四傑。有《眉庵集》。
► 3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