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霖雨大作夜分臥處牆頹連榻者先覺不以聞恍惚中傷鼻出血感何楊諸友慰安情甚厚詩以謝之
嗟餘遭罪釁,歷涉故多屯。
不戒巖牆險,寧爲知命人。
倉皇魚在轍,狼狽越依秦。
賴有知心友,相看意甚真。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嗟餘:嘆息我。
- 罪釁:罪過,罪責。
- 歷涉:經歷,經過。
- 屯:困難,艱難。
- 不戒:沒有警戒,沒有防備。
- 巖牆:危險的牆。
- 寧爲:寧願成爲。
- 知命人:指順應天命,安於現狀的人。
- 倉皇:慌張,匆忙。
- 魚在轍:比喻處於困境。
- 狼狽:形容處境困難,窘迫。
- 越依秦:比喻依賴他人。
- 知心友:知心的朋友。
- 相看意甚真:相互看待,情意非常真誠。
翻譯
嘆息我遭受罪責,經歷的困難重重。 沒有警戒危險的牆,寧願成爲順應天命的人。 慌張中如同困在轍中的魚,窘迫中依賴他人。 幸虧有知心的朋友,相互看待,情意非常真誠。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黃淮在遭遇困境時的感慨和對友情的珍視。詩中,「嗟餘遭罪釁,歷涉故多屯」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對自己不幸遭遇的嘆息。後文通過「不戒巖牆險」與「倉皇魚在轍」等生動比喻,描繪了作者在困境中的無助與慌張。最後,作者感激知心友人的真誠相助,體現了友情的溫暖與力量。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在逆境中對友情的深刻感悟。
黃淮
明浙江永嘉人,字宗豫,洪武三十年進士。永樂時,曾與解縉等並直文淵閣,進右春坊大學士。後爲漢王高煦所譖,系詔獄十年。洪熙初復官,尋兼武英殿大學士,與楊榮等同掌內製。官終戶部尚書。性明果,達於治體,善讞疑獄。有《省愆集》、《黃介庵集》。
► 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