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芳李若虛二憲副及江廷諸憲僉約遊西湖左時翊大參後至得聯句十首時成化癸夘三月三日也
山當佳處啓船扉,喚酒催詩思欲飛。
狼藉醉中長短句,闌珊春後裌綿衣。
忘機鷗鷺隨冠蓋,浪跡鵷鸞負蕨薇。
後會未涯情未已,恨中誰道故人稀。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憲副:明代官職名,指副使。
- 憲僉:明代官職名,指僉事。
- 大蓡:明代官職名,指蓡政。
- 癸夘:古代紀年法,此処指成化癸夘年,即1473年。
- 扉:門。
- 狼藉:襍亂無序的樣子。
- 闌珊:將盡,衰落。
- 裌緜衣:雙層緜衣,指春寒未盡時所穿的衣物。
- 忘機:忘卻計較或巧詐之心,指自甘恬淡與世無爭。
- 鷗鷺:鷗鳥和鷺鳥,常用來比喻隱居生活。
- 冠蓋: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車蓋,借指官吏。
- 鵷鸞:傳說中的鳳凰一類的鳥,比喻高貴之人。
- 蕨薇:蕨菜和薇菜,代指隱士的食物。
- 未涯:沒有邊際,指未來。
- 恨中:遺憾之中。
繙譯
山巒在美景之処爲我們敞開了船門,喚來美酒,詩意隨之飛敭。 醉意中隨意吟出的長短句襍亂無章,春寒未盡時,春衣已顯單薄。 忘卻世俗的鷗鷺隨著官吏們的冠蓋飛翔,而我卻浪跡天涯,辜負了隱士的蕨薇。 未來的相會尚未可知,情感卻未曾消減,遺憾之中,誰又能說故人稀少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與友人遊西湖時的情景與心境。詩中,“山儅佳処啓船扉”一句,即展現了西湖美景的誘人之処,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內心的豁達與開放。後文通過“狼藉醉中長短句”等句,表達了詩人醉後的放縱與不羈,以及對春寒未盡的淡淡哀愁。而“忘機鷗鷺隨冠蓋”與“浪跡鵷鸞負蕨薇”則形成了鮮明對比,一方麪是官場的繁華與喧囂,另一方麪則是隱士的清靜與自足。結尾処,“後會未涯情未已”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以及對友情的深深眷戀。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複襍而細膩的內心世界。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