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統元年:元朝的一個年號,即公元1333年。
- 句曲外史:張雨的別號。
- 菌山巢居:指在山中簡陋的居所。
- 華陽隱居:指隱居在華陽的人,這裏可能是指張雨的朋友或同道。
- 崇元館主:可能是指張雨自己,或是一位尊稱。
- 齊梁:古代的兩個國家,這裏可能指代古代。
- 元之吳郡張:指張雨自己,元朝時期的吳郡(今江蘇蘇州)人。
- 相望八百四十載:指從齊梁時期到現在的時間跨度。
- 鶴臺:可能是張雨居所的地名或雅號。
翻譯
在元統元年的冬季十一月,我,句曲外史,在菌山的小屋中安居下來,爲此我創作了十首小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特意抄錄下來呈給華陽隱居的朋友,希望能博得一笑。
崇元館的主人,在古代的齊梁時期,就是我,元朝吳郡的張雨。從那時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八百四十年,我現在居住在鶴臺,感覺就像回到了故鄉一樣。
賞析
這首詩是張雨在元統元年冬季,創作於其山中簡陋居所的作品。詩中,張雨以崇元館主自居,回顧了自己與古代齊梁時期的聯繫,表達了對歷史的追溯和對故鄉的懷念。通過「相望八百四十載」這一時間跨度的描述,詩人展現了時間的深遠和個人的渺小,同時也體現了他對歷史的尊重和對個人身份的認同。最後一句「我居鶴臺如故鄉」則巧妙地將現實與歷史、異鄉與故鄉融爲一體,表達了詩人對當前生活環境的滿足和對故鄉情感的深切。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張雨作爲文人的高雅情懷和對歷史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