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龕居(kān jū):指在山洞或石窟中居住,這裏指僧人修行的地方。
- 碧嵩(bì sōng):碧綠的嵩山,嵩山是中國五嶽之一,位於河南省。
- 杉鬆:常綠喬木,這裏指山中的杉樹和松樹。
- 雨雹:冰雹,這裏形容禪修時的環境。
- 道匪因經悟:道不是僅通過經典就能領悟的。
- 心能向物空:心能夠達到對萬物皆空的領悟。
- 剡山(shàn shān):山名,位於今浙江省嵊州市。
翻譯
我常常回憶起曹溪的子,他在碧綠的嵩山前居住。 新夏之後,杉樹和松樹鬱鬱蔥蔥,夜晚禪修時,雨雹交加。 道不是僅通過經典就能領悟的,心能夠達到對萬物皆空的領悟。 秋天到來時,我收到了他的音信,原來他已在剡山的東邊。
賞析
這首詩是李建勳對一位禪師的懷念之作。詩中通過描繪禪師在嵩山修行的環境,如新夏的杉鬆、夜中的雨雹,來表達禪師超脫塵世的修行生活。詩的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禪理的理解,即真正的道不是僅通過經典學習就能領悟的,而是需要心境達到對萬物皆空的境界。最後,詩人通過收到禪師的音信,得知其已在剡山東,表達了對禪師的思念之情。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禪宗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嚮往。
李建勳
李建勳,字致堯,廣陵人。(全唐詩作隴西人。此從唐才子傳)約生於唐懿宗鹹通十三年,卒於周太祖廣順二年,年約八十一歲。少好學能屬文,尢工詩。南唐主李昪鎮金陵,用爲副使,預禪代之策,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昪元五年(941)放還私第。嗣主璟,召拜司空。以司徒致仕,賜號鐘山公,年已八十。時宋齊丘隱居洪州西山,建勳常往造謁致敬。後歸高安別墅,一夕,無病而終。建勳著有鐘山集二十卷,《唐才子傳》傳於世。
► 1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