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清散

· 無可
卷經歸太白,躡蘚別蘿龕。 若履浮雲上,須看積翠南。 倚身鬆入漢,瞑目月離潭。 此境堪長往,塵中事可諳。
拼音

所属合集

#太白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卷經:指攜帶佛經。
  • 歸太白:返回太白山。太白山,位於今陝西省境內,是秦嶺的主峯。
  • 躡蘚:踏着苔蘚。躡(niè),踩。
  • 蘿龕:藤蘿掩映的佛龕或小屋,常指隱士或僧人的居所。
  • 履浮雲:行走於浮雲之上,形容高遠或超脫塵世。
  • 積翠:指山色蒼翠。
  • 倚身:依靠。
  • 鬆入漢:松樹高聳入雲。漢,指銀河,這裏比喻天空。
  • 瞑目:閉眼。
  • 月離潭:月亮從潭水中升起。
  • 此境:這樣的境地,指詩中所描述的自然美景。
  • 堪長往:值得長久停留。
  • 塵中事:塵世中的事務。
  • 可諳:可以理解或熟悉。

翻譯

帶着佛經回到太白山,踏着苔蘚離開藤蘿掩映的小屋。 彷彿行走於浮雲之上,必須欣賞南面那蒼翠的山色。 依靠着高聳入雲的松樹,閉上眼睛感受月亮從潭水中升起的景象。 這樣的境地值得長久停留,塵世中的事務可以漸漸理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迴歸自然、遠離塵囂的心境。通過「卷經歸太白」、「躡蘚別蘿龕」等句,展現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美景的珍視。詩中「履浮雲」、「積翠南」、「鬆入漢」、「月離潭」等意象,生動地勾勒出一幅超脫塵世、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畫面。最後兩句「此境堪長往,塵中事可諳」,表達了詩人對塵世事務的淡然態度,以及對隱居生活的深切向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唐代隱逸詩的典型風格。

無可

無可,唐代詩僧,俗姓賈,范陽(今河北涿州)人,賈島從弟。少年時出家爲僧,嘗與賈島同居青龍寺,後雲遊越州、湖湘、廬山等地。大和年間,爲白閣寺僧。與姚合過往甚密,酬唱至多。又與張籍、馬戴等人友善。無可攻詩,多五言,與賈島、周賀齊名。亦以能書名,效柳公權體。 ► 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