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宋國有個富人,有一天下雨(那個富人家的)墻(被)毁壞。他兒子説:“如果不(赶緊)修築它,一定會有盜賊進來。”隔壁的老人也這麽説。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財物。他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幹的。
注釋
宋:宋國。
富人;富裕的人。
雨(yù):下雨,名詞作動詞。。
壞:毁壞,損壞。
築:修補。
盜:小偷,在這裏動詞活用爲名詞。
父(fǔ):古代對老年男子的尊稱,這裏譯爲“老人”,指鄰居家的老人。
亦云:也這樣説。云,説;亦,也。
暮:晚上。
而:表修飾。
果:果然。
亡:丢失。
家:指這家人。
甚:很,非常。
智其子:意動用法,以……爲智。認爲他的兒子很聰明。智,認爲……聰明。
將:就會。
序
《智子疑鄰》選自《韓非子·説難》,題目是後者加的。這則故事通常拏來做交淺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訓。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宋:宋國,古代的一個國家。
- 雨(yù):這裏用作動詞,下雨。
- 築:修補。
- 鄰人之父(fǔ):鄰居家的老人。父,對老年男子的尊稱 。
- 亦云:也這樣說。
- 暮:晚上。
- 果:果然。
- 亡:丟失。
- 智:以……爲聰明 ,意動用法。
翻譯
宋國有個富人,因天下大雨,他家的院牆坍塌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一定會有盜賊進來。」隔壁的老人也這麼說。晚上富人家裏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富人認爲自己的兒子很聰明,卻懷疑盜賊是隔壁那個老人。
賞析
這則故事通過講述一個宋國家庭的事件,蘊含深刻的哲理。故事簡潔明快,以小見大,揭示了人性中一種普遍存在的偏見:對親近者的意見輕易認同,對關係疏遠者即使意見相同卻無端懷疑。這告訴人們,在聽取意見時,不應受親疏關係的影響,而應該客觀公正地看待別人的建議,不能僅因說話者與自己的關係來判斷對錯,否則很容易得出錯誤結論,產生誤解他人等不良後果。 它藉助簡潔的故事情節,傳達出具有警示意義的社會人生道理,語言質樸淺顯,卻耐人尋味 。

韓非
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人,戰國末期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韓非被譽爲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兩個人之一。韓非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將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爲一體。韓非是韓王之子,荀子的學生,李斯的同學。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萬餘字。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韓非極爲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爲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思想。韓非深愛自己的祖國韓國,但他的政治主張並不被韓王所重視,而秦王嬴政卻爲了得到韓非而出兵攻打韓國。李斯因嫉妒韓非的才能,將韓非害死在秦國。但是,韓非的法家思想卻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幫助秦國富國強兵,最終統一六國。韓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對後世影響深遠。《史記》載: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可知當時秦王的重視。《韓非子》也是間接補遺史書對中國先秦時期史料不足的參考重要來源之一,著作中許多當代民間傳說和寓言故事也成爲成語典故的出處。
► 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