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唐詩三百首

注釋

任:一作“待”。

這是抒寫一女子愛情失意的幽怨和長相思的苦悶心情。詩的首聯寫女主人公深夜縫製羅帳,表現她對往事的追憶和對會合的深情期待。頷聯回憶最後一次邂逅的情狀,表達她追思往事時,那種惋惜、悵惘而又深情地回味的複雜心情。頸聯寫別後的相思寂廖,春光已盡,石榴花開,所思之人斷無消息。表達了流光易逝,青春虛度的悵惘和感傷之情。尾聯寫日夜思念的人,或許相隔非遠,只是咫尺天涯,無緣會合罷了。 詩活用了曹植的《七哀詩》中“願爲西南風,長逝入君懷”的名句,表達會合難期之苦。詩中所流露的感情真摯而深厚。看來女主人公似乎是單相思。雖然相思無望,然而追求卻十分執着。正是這種純情,這種癡情,賦予詩歌強烈的感染力。

賞析

起聯寫女主人公深夜縫製羅帳。鳳尾香羅,是一種織有鳳紋的薄羅;碧文圓頂,指有青碧花紋的圓頂羅帳。李商隱寫詩特別講求暗示,即使是律詩的起聯,也往往不願意寫得過於明顯直遂,留下一些內容讓讀者去玩索體味。像這一聯,就只寫主人公在深夜做什麼,而不點破這件事意味着什麼,甚至連主人公的性別與身份都不作明確交代。通過“鳳尾香羅”、“碧文圓頂”的字面和“夜深縫”的行動,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獨處的閨中女子。羅帳,在古代詩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徵。在寂寥的長夜中默默地縫製羅帳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對往事的追憶和對會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來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憶,內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對方驅車匆匆走過,自己因爲羞澀,用團扇遮面,雖相見而未及通一語。從上下文描寫的情況看,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斷無消息”之前的最後一次照面。否則,不可能有深夜縫製羅帳,期待會合的舉動。正因爲是最後一次未通言語的相遇,在長期得不到對方音訊的今天回憶往事,就越發感到失去那次機緣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記憶中。所以這一聯不只是描繪了女主人公愛情生活中一個難忘的片斷,而且曲折地表達了她在追思往事時那種惋惜、悵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複雜心理。起聯與頷聯之間,在情節上有很大的跳躍,最後一次照面之前的許多情事(比如她和對方如何結識、相愛等)統統省略了。 頸聯寫別後的相思寂寥。和上聯通過一個富於戲劇性的片斷表現瞬間的情緒不同,這一聯卻是通過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概括地抒寫一個較長時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濃郁的抒情氣氛和象徵暗示色彩。兩句是說,自從那次匆匆相遇之後,對方便絕無音訊。已經有多少次獨自伴着逐漸黯淡下去的殘燈度過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紅的季節了。“蠟炬成灰淚始幹”,“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殘燈,不只是渲染了長夜寂寥的氣氛,而且它本身就彷彿是女主人公相思無望情緒的外化與象徵。石榴花紅的季節,春天已經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紅給她帶來的也許是流光易逝、青春虛度的悵惘與傷感吧。“金燼暗”、“石榴紅”,彷彿是不經意地點染景物,卻寓含了豐富的感情內涵。把象徵暗示的表現手法運用得這樣自然精妙,不露痕跡,這確實是藝術上爐火純青境界的標誌。 末聯仍舊到深情的期待上來。“斑騅”句暗用樂府《神絃歌·明下童曲》“陸郎乘斑騅……望門不欲歸”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實和她相隔並不遙遠,也許此刻正繫馬垂楊岸邊呢,只是咫尺天涯,無緣會合罷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願爲西南風,長逝入君懷”詩意,希望能有一陣好風,將自己吹送到對方身邊。李商隱的優秀的愛情詩,多數是寫相思的痛苦與會合的難期的,但即使是無望的愛情,也總是貫串着一種執着不移的追求,一種“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式的真摯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燒,讀者在這首詩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這樣一種感情。這是他的優秀愛情詩和那些缺乏深摯感情的豔體詩之間的一個重要區別,也是這些詩儘管在不同程度上帶有時代、階級的烙印,卻至今仍然能打動人們的一個重要原因。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鳳尾香羅鳳紋綺羅,一種織有鳳紋的薄羅。羅:質地輕軟、經緯組織顯出椒眼紋的絲織品。
  • 碧文圓頂:有綠色花紋的圓頂的帳子。碧文:綠色的花紋。頂:指帳頂。
  • 扇裁月魄:團扇被剪裁成近似月亮的形狀,在這裏代指紈扇,也用來形容女子手持扇子遮面的情形。月魄:月亮的別稱,亦指月亮。
  • 車走雷聲:形容車聲如雷般隆隆作響。
  • 金燼暗:香燭燒成了灰燼,燭光漸漸暗淡。金燼:指燈燭的灰燼,因古代的燈燭多用蠟或油脂製成,燃燒後剩餘的部分顏色金黃,故稱爲金燼 。
  • 石榴紅:石榴花盛開,通常指夏季,暗示時光的流逝。
  • 斑騅(zhuī):有黑白斑紋的馬。

翻譯

織着鳳尾花紋的薄薄的羅帳有好幾層,在深夜時分精心縫製那頂有着碧色花紋的圓頂蚊帳。手中團扇掩面,扇如明月,卻難以掩蓋內心的嬌羞,當時那如雷般的車聲漸漸遠去,想要傾訴的話語終究未能說出口。曾經在孤獨寂寞中,看着燈燭的灰燼漸漸暗淡,一直都沒有你的消息,不知不覺夏天已至,石榴花也已火紅盛開。你的斑騅馬只會系在那垂楊岸邊,不知何時像西南風那樣向着我輕快地吹來 。

賞析

這首詩以一位深鎖幽閨的女子視角,抒發了她對愛情深切的嚮往和追求不得的苦悶與惆悵。開篇通過「鳳尾香羅」「碧文圓頂」的細節,描繪出女子精心準備的場景,暗示了她對美好情境的期待。「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生動展現了女子懷春又羞澀,錯過交流機會的遺憾與失落。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則強調了女子在長久等待中的寂寥,時光在思念中悄然流逝。最後「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兩句,表達了她渴望對方能夠如同西南好風般翩然而至,再次將心中的渴慕推向高潮。整首詩情感細膩委婉,意境悽美哀怨,李商隱用隱晦的筆觸、豐富的意象,將女子那種含而不露、深沉真摯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 604篇诗文

李商隱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