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東嶽焦鍊師

· 王維
先生千歲餘,五嶽遍曾居。 遙識齊侯鼎,新過王母廬。 不能師孔墨,何事問長沮。 玉管時來鳳,銅盤即釣魚。 竦身空裏語,明目夜中書。 自有還丹術,時論太素初。 頻蒙露版詔,時降軟輪車。 山靜泉逾響,松高枝轉疎。 搘頤問樵客,世上復何如。
拼音

所属合集

#道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焦鍊師:鍊同「煉」,「鍊師」是對道士的尊稱。
  • 齊侯鼎:春秋時齊侯所用的鼎,這裏借指名貴的器物。
  • 王母廬:西王母的居處,這裏代指神仙居住之地。
  • 師孔墨:以孔子和墨子爲師,學習他們的學說。
  • 長沮:春秋時期的隱士。
  • 玉管: 據說可以招來鳳凰的玉製的管樂器。
  • 竦(sǒng)身: 聳身,身體向上跳、踮起腳跟。
  • 還丹術:道教的一種煉丹法術,據說煉成後服之能重返青春或成仙 。
  • 太素初:指宇宙最初的原始狀態和奧祕。
  • 露版詔:古時不緘封的詔書。
  • 軟輪車:安有蒲裹車輪以減顛簸的車,古代多供徵召年老德高者乘坐。
  • 支頤:以手託下巴。

翻譯

焦鍊師先生您已活過千歲,曾經遍居五嶽名山大川。 遙遠處就能識得齊侯的寶鼎,最近又剛從西王母住地歸來。 既然不想以孔孟墨翟爲師,爲何又去詢問長沮這樣的隱士。 吹奏玉管時常能引來鳳凰,在銅盤上也能模擬釣魚之舉。 聳身半空便能與人交談,目光明亮能在夜間看書。 您自擁有神奇的還丹法術,時常與人談論宇宙初始的奧祕。 頻繁承蒙皇上不緘封的詔書徵召,還時常有軟輪安車前來迎接您。 山間靜謐,清泉流淌聲音更顯響亮;松樹高聳,樹枝卻愈發稀疏。 您手託下巴詢問山中樵夫,外面的世界如今又是怎樣一番景象。

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寫給東嶽一位焦姓鍊師的贈詩。開篇用「先生千歲餘,五嶽遍曾居」,點明焦鍊師年壽長久且閱歷豐富,行跡遍佈名山大川,給人以超凡脫俗之感。中間部分通過一系列典故和情景描繪,如「遙識齊侯鼎」「新過王母廬」等,展示焦鍊師非凡的見識和與神仙境界的關聯,又用「不能師孔墨」等句,暗示他追求的是獨特的修仙問道之路。「玉管時來鳳」等句則具體描述了其神奇超凡的能力。「頻蒙露版詔,時降軟輪車」體現出焦鍊師受到朝廷的敬重和禮待。詩的最後「山靜泉逾響,鬆高枝轉疏。支頤問樵客,世上覆何如」,以靜謐的山中景象映襯焦鍊師心境的超脫,面對世俗的疑問,透露出他對塵世的淡然。整首詩營造出一種清幽高遠、超凡脫俗的意境,既表現了焦鍊師的高妙行徑與仙風道骨,也展現出詩人對這種超凡生活的欣賞與嚮往。

王維

王維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