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聽許十損 誦詩愛而有作
許生五臺賓,業白出石壁。
余亦師粲可,身猶縛禪寂。
何階子方便,謬引爲匹敵。
離索晚相逢,包蒙欣有擊。
誦詩渾遊衍,四座皆辟易。
應手看捶鉤,清心聽鳴鏑。
精微穿溟涬,飛動摧霹靂。
陶謝不枝梧,風騷共推激。
紫燕自超詣,翠駮誰翦剔。
君意人莫知,人間夜寥闃。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許十損:人名,事蹟不詳。
- 五臺賓:指來自五臺山的賓客,表明許生的出處。
- 業白:指學行精善。 業,學業、行持; 白,純潔、善美。
- 石壁:可能指代五臺山的石壁,暗示許生在此修行有所得。
- 粲可:指東土禪宗二祖慧可,曾師事達摩祖師。這裏借指禪宗修行淵源。 粲(càn) :與惠能的禪學傳承相關人物名字中的字,此處「粲可」作爲禪宗傳統代稱的一部分。
- 禪寂:佛教指通過坐禪使心境寂靜。 禪(chán) 。
- 何階:憑什麼機緣。 階,臺階,這裏引申爲機緣。
- 方便:佛教術語,指爲了渡化衆生而採用的各種巧妙方法。
- 謬引:謙詞,錯誤地把……引爲。
- 匹敵:對等,相當。
- 離索:離羣索居,指分別、離散。
- 包蒙:《易經》裏的卦象用語,有包容、矇昧等義,此處指許生包容教導自己矇昧之處。
- 欣有擊:欣喜能受到啓發、切磋。 擊,撞擊、觸動,引申爲啓發、切磋。
- 渾遊衍:完全沉浸在自由暢快的意境之中。 渾,全、都; 遊衍(yǎn) ,暢遊、自由自在。
- 辟易:退避。這裏形容被許十損誦詩的感染力所震撼而後退。
- 應手看捶鉤:形容許十損誦詩熟練自如。 捶鉤(chuí gōu ) :一種製作帶鉤的工藝,此處借工匠熟練的手藝,比喻許十損誦詩的技術高超。
- 清心聽鳴鏑(dí):指全神貫注聆聽許十損誦詩。 鳴鏑 :響箭,這裏使傾聽者精神集中。
- 溟涬(mǐng xìng) :廣大幽深、混沌不清貌,代指宇宙自然。
- 飛動摧霹靂:意思是詩歌的飛動氣勢超過霹靂。 摧,勝過。
- 陶謝:東晉詩人陶淵明和南朝宋詩人謝靈運,爲古代詩歌大家。
- 不枝梧:意即無法相比,在許十損誦詩的精彩面前無法抵擋。 枝梧(zhī wú) :抵擋、抗拒。
- 風騷:原指《詩經》裏的《國風》和《離騷》,這裏作爲詩歌傳統的代表。
- 推激:推許、讚賞、相互激發。
- 紫燕:駿馬名。 超詣 :高超,卓異。
- 翠駮(bó) :毛色青裏帶紅的馬。 剪剔:修剪刷毛,精心整治。這裏紫燕、翠駮均比喻才華出衆,無人能及。
- 寥闃(liáo qù) :寂靜,空曠。
翻譯
許生是來自五臺山的賓客,學行精善從石壁之地而出。我也追慕禪宗慧可的修行傳統,自身卻還深陷在追求禪定寂靜的束縛中。不知憑藉什麼機緣,你錯將我引爲相當之人。長久分別後在夜晚偶然相逢,欣喜於你包容矇昧的我並給我啓發。你誦讀詩歌時完全沉浸在自由暢快的境界,在座的人都被震撼得紛紛退避。看你誦詩熟練得就像熟練的工匠製作帶鉤一般,又讓人宛如全神貫注傾聽響箭而清心。你的詩藝精微之處能穿透那幽深的宇宙,飛動的氣勢能勝過霹靂。像陶淵明、謝靈運這樣的大家都無法與之相比,古代詩歌傳統在此共同得到推許激發。你就如那卓異的紫燕,無人可及,又如精心修飾都難與之相比的翠駮馬。你的心意旁人難以知曉,在這寧靜空曠的人間夜晚。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聽許十損誦詩後有感而作。全詩圍繞對許十損的稱讚展開,開篇點明許十損的身份來歷,爲下文對其才華的讚歎埋下伏筆。接着通過杜甫自身在修行方面的狀況,與許十損形成對照。之後着重描寫許十損誦詩的高超技藝和震撼效果,「渾遊衍」 「四座皆辟易」等詞句生動展現出他在誦詩時的自由灑脫與強大的感染力。用「捶鉤」「鳴鏑」這些生動形象的比喻,將抽象的誦詩技巧展現得具體可感。詩中還把許十損的才華與陶謝這些大家進行對比,突出其出類拔萃。最後以「君意人莫知」營造出一種神祕深邃之感,在「人間夜寥闃」的靜謐背景下,更襯出許十損的獨特與非凡。整首詩語言優美高雅,比喻、襯托等手法運用相得益彰,充分表達出杜甫對許十損的欣賞與推崇。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