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十八節
徐子曰:“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苟爲無本,七八月之閒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徐子說:“孔子多次稱讚水,說:‘水啊,水啊!’他贊同水的什麼方面呢?”
孟子說:“從源頭裏流出的泉水滾滾奔流,日夜不停,注滿了窪地以後才向前進,一直流到大海去。有本源的(事物)就像這樣,孔子贊同水的這一點。如果是沒有本源的,像七八月間雨水彙集,水溝、水渠一下都滿了,但它們的乾涸,也是立等可待的。所以名譽超過實情,是君子引以爲恥辱的。”
注釋
徐子:即徐闢,孟子弟子。
亟(qì):屢次。
混混(gǔngǔn):水流旺盛的樣子。科:坎地。
澮(kuài):田間的排水渠。
聲聞:名聲。
賞析
孟子說,有本源的水滾滾向前,晝夜不停,填滿低窪不平之地而後前進,一直流到大海里去。孔子取它這一點罷了。如果是無源之水,夏季雨水彙集,大小溝渠都填滿了;但其乾涸,可以立等而待。所以人的名聲超過了實際,君子引以爲恥。腳踏實地做人,不追求非分的榮譽,是中國士人的優良傳統。
水流有許多象徵意義,孔子之意是否真如孟子所說的那樣,實可懷疑,也可不疑。孟子說這番話的時候,應是年齡較大、聲譽遍天下的時候。此時不僅孟子,他的弟子可能都有相當的名聲,故藉此自我警戒並教育弟子罷了。
“言水有原本,不已而漸進以至於海;如人有實行,則亦不已而漸進以至於極也。”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十九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五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三卷 · 公孫丑上 · 第三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二十八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七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十二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四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四卷 · 公孫丑下 · 第十二節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一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十七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二十九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二十九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下 · 第二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四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三十二節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