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孟子說:“人要有所不爲,纔能有所作爲。”
賞析
對所要做的事,要有所選擇。先要懂得什麼不能做,然後才能知道應該做什麼,“不爲”是爲了“有爲”。
有所不爲,纔能有所爲。能成大事者,貴在目標與行爲的選擇。如果事無鉅細,事必躬親,必然陷入忙忙碌碌之中,成爲碌碌無爲之人。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有爲」:有所作爲。
翻譯
孟子說:「人要有所不爲,然後纔可以有所作爲。」
賞析
這句話強調了在人生中需要懂得取捨和選擇。人不能事事都去做,而應該明確自己的目標和價值觀,捨棄一些不必要或不合適的事情,專注於那些真正重要和有意義的事情,這樣才能夠在某些領域取得顯著的成就,實現真正的有所作爲。它提醒人們要有智慧地進行判斷和決策,避免分散精力,抓住關鍵的機會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十九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二十五節 》 —— [ 周 ] 孟子
- 《 文王世子第八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二十一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六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二十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二十六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上 · 第一節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十卷 · 萬章下 · 第一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三十八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三十六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二十七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十一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四十一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下 · 第四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五節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