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二十一節

· 孟子
孟子謂高子曰:“山徑之蹊閒,介然用之而成路。爲閒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譯文

孟子對高子說:“山坡上的小路很窄,專心致志地去走,然後便變成了路;如果隔了段時間不去走,就又會被茅草塞住。現在茅草堵塞你的心了。”

注釋

徑:同“陘”,山坡。蹊:小路。介然:用心專一的樣子。 爲間:隔段兒時間。

賞析

孟子的弟子高子,曾經努力學習過,後來大概沒有繼續學習。孟子教導他要繼續學習。但孟子沒有直截了當地說他,而是用了個比喻。 孟子說,山坡上有條剛走出來的小路,如果接着用心去走,就會成爲真正的路。但一旦停下不再走了,那小路就會重新長滿茅草,被茅草堵塞。孟子最後對弟子說,如今那“茅草”又堵了你的心了!“茅塞頓開”作爲一個成語,其語源正出於此。 先秦諸子講抽象的道理,往往用類比的方法,很形象,很生動,也易於理解和接受。 “言理義之心,不可少有閒斷也。”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