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 剝卦
艮上坤下,不利有攸往。
初六:剝牀以足,蔑貞兇。
六二:剝牀以辨,蔑貞兇。
六三:剝之,無咎。
六四:剝牀以膚,兇。
六五: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剝卦:不利於外出。
初六:牀足脫落了。不必佔問,兇險。
六二:牀權脫落了。不必佔問,兇險。
六三:牀離散了,沒有災禍。
六五:宮人射中了魚,得到參加祭祀的榮寵。沒有什麼不利。
上九:勞動果實自己不能享受,君子卻出門有車坐,百姓要離開自己的草屋。
六四:牀上的席子沒有了,兇險。
注釋
剝:擊打、分離、掉落。全卦的內容同政治有關.
剝:脫落。
蔑:無不用。
辨:用作“牑”,意思是牀板。
之:代詞,指牀。
膚:這裏指牀上的席子。
貫魚:射中了魚。
剝:離開。
廬:草房子。
賞析
這一卦多是夢佔,即根據夢中所見情景,來佔問事情的吉凶。前此的“履卦”中已出現過。夢見安身之處的牀支離破碎,無法安身;身無居處,意味着生活的基本需要沒有保障,自然是不好的兆頭。夢境表明,做夢者心有憂戚。孔子說過,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履卦”講君子坦蕩,現在“剝卦”又講小人憂戚,一正一反,正合先哲之意。
其實,只要是人,都有憂戚,只不過憂戚的具體內容不同罷了。再進一步講,只要是人,都要爲衣食住行而憂戚。先聖孔夫子,若不是有人供奉、送束脩,恐怕也沒有那麼多豪言壯語吧。沒有衣食住行的後顧之憂,而後大談君子、小人之別,放言君子如何高貴,小人如何下賤,確實讓人疑心之後感到荒謬虛僞。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攸:所。
- 蔑貞:“蔑”,通“滅”;“貞”,正、吉。
- 辨:牀足與牀身分辨之処。
- 膚:指牀麪。
- 貫魚:穿成一串的魚。
- 宮人:宮女。
- 輿:車。
- 廬:房屋。
繙譯
艮在上坤在下,不利於有所前往。 初六:去掉牀的腳,燬滅正道有兇險。 六二:去掉牀的分辨之処,燬滅正道有兇險。 六三:剝落它,沒有災咎。 六四:剝落至牀麪,有兇險。 六五:像一串魚一樣帶領宮女們得到寵愛,沒有不利的。 上九:碩大的果實不喫,君子得到車子,小人被剝落房屋。
賞析
《剝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剝卦展示“剝”的形勢下各種變化的可能性。剝,即剝落、侵蝕。此卦以隂盛陽衰之象,喻小人得勢,君子睏頓。初六、六二描述了對牀不同部位的剝落以及其兇險的寓意;六三雖有剝落,但無咎;六四剝到牀麪,更加兇險。六五以特殊的情景來表達一種特殊的狀態;上九則用“碩果不食”等形象來暗示不同的結果。全卦通過這些爻辤,展現了事物逐漸被侵蝕的過程以及其中的變化和寓意。
姬昌
姬昌,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陝西岐山)人。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稱王,史稱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文王在位期間,“克明德慎罰”,勤於政事,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爲軍師,問以軍國大計,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收附虞、芮兩國,攻滅黎(今山西長治)、邘(今河南沁陽)等國;建都豐京(今陝西西安),爲武王滅商奠基;舊傳《周易》爲其所演。除此之外,創周禮,被後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稱文王爲“三代之英”。
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文王崩,葬於畢原。西周王陵(周公廟遺址)位於陝西寶雞岐山縣鳳凰山南麓。
前1046年,姬昌嫡次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追尊姬昌爲文王。
690年,武則天稱制時自稱武家爲姬昌後代,追尊周文王爲始祖文皇帝。
► 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