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 謙卦
坤上艮下,亨。君子有終。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六二,鳴謙,貞吉。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六四,無不利,撝謙。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徵邑國。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謙卦:亨通。君子謙讓將會有好結果。
初六:謙虛再謙虛是君子應當具備的品德。有利於渡過大江大河,吉利。
六二:明智的謙讓。吉祥的占卜。
九三:勤勞刻苦的謙讓,君子會有好結果。吉利。
六四:沒有什麼不利,奮勇向前而又謙讓。由於不警惕使鄰人一起遭殃,應當討伐來犯之敵。沒有什麼不利.
上六:明智而謙讓,有利於出兵討伐邑國。
注釋
謙:謙虛、謙讓。全卦內容主要講道理上的謙虛、謙讓,並且「謙」字多次出現,所以用它來作標題。
有終:擁有好結果,有所成就。
用:有利,利於。
鳴:用作「明」,意思是明智的。
勞:勤勞、刻苦。
撝(huī):用作「揮」,意思是奮勇向前。
侵伐:這裏的意思是討伐敵人。
行師:出兵作戰。
賞析
這一卦專門討論謙虛這一道德品質。不難看出,討論的前提是既定的:謙虛是一種美德,並且是有身份、有地位、有教養的君子必須具備的。從這個前提出發,再進一步從各個角度來深化謙虛的內涵,把它與其它的品質聯繫起來。
傳統上對道德倫理問題的關注似乎被當成了儒家哲學的專利,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明白《周易》成爲儒家經典的內在原因。說白了,謙虛作爲一種極受推崇的美德,是爲人處世的準則之一。它的基本要求就是才高而不自恃,心高而不自傲,功高而不自居,名高而不自誇。這個準則一旦落實到行動上,應該說有相當的難度。它需要吃五穀雜糧的活人抵禦各種慾望的誘惑和腐蝕,言談舉止小心謹慎,“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克己復禮。從另一個角度講,正因爲難以企及,才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才使君子鶴立雞羣,卓越不凡,讓人高山仰止,傾慕心儀。這大概是“內聖外王”的境界之一吧。
但願我們都像真正的君子那樣謙虛起來。
姬昌
姬昌,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陝西岐山)人。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稱王,史稱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文王在位期間,“克明德慎罰”,勤於政事,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爲軍師,問以軍國大計,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收附虞、芮兩國,攻滅黎(今山西長治)、邘(今河南沁陽)等國;建都豐京(今陝西西安),爲武王滅商奠基;舊傳《周易》爲其所演。除此之外,創周禮,被後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稱文王爲“三代之英”。
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文王崩,葬於畢原。西周王陵(周公廟遺址)位於陝西寶雞岐山縣鳳凰山南麓。
前1046年,姬昌嫡次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追尊姬昌爲文王。
690年,武則天稱制時自稱武家爲姬昌後代,追尊周文王爲始祖文皇帝。
► 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