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 兌卦

兌上兌下,亨。利貞。 初九,和兌,吉。 九二,孚兌,吉,悔亡。 六三,來兌,兇。 九四,商兌未寧,介疾有喜。 九五,孚於剝,有厲。 上六,引兌。
拼音

所属合集

#周易

譯文

兌卦:亨通。吉利的佔問。 初九:和睦愉快,吉利。 九二;以捉到俘虜爲快事,吉利,沒有悔恨。 六三:以使人歸順爲快事,兇險。 九四:談判和睦相處的問題,尚未得出結果。小摩擦容易解決。 九五:被剝國所俘虜,危險。 上六:引導大家和睦相處。

注釋

兌(yue):悅,高興,愉快。全卦的內容主要是講國與國之間的邦交。 率兌:以抓到俘虜爲快事。 來:使人歸順。 商:談判。 寧:定下來,得出結果。 介:小。 介疾:小毛病。 有喜:有好結果。 剝:國名。 引:引導。

賞析

這一卦專講國與國之間的邦交,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外交關係。 國與國、邦與邦,實際上是各不相同的利益集團。利益焦點和關係不同,便會造成分歧、摩擦、衝突,乃至戰爭。因此,戰爭也是利益之爭,是用武力來爭奪利益。 但是,武力並非解決利益衝突的唯一手段。攻城略地劫奪財物容易,征服人心同化異族卻極其困難。現實迫使人們認識到這一點,只有承認他人的利益和存在,才能確保自己的利益和存在。所以,和睦相處首先是以此爲前提的,否則就會發生衝突。和睦相處不是手段,不是權宜之計,而是目的,是對他人的承認和尊重。 以此來調節利益關係,便會順理成章,皆大歡喜。

姬昌

姬昌,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陝西岐山)人。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稱王,史稱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文王在位期間,“克明德慎罰”,勤於政事,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爲軍師,問以軍國大計,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收附虞、芮兩國,攻滅黎(今山西長治)、邘(今河南沁陽)等國;建都豐京(今陝西西安),爲武王滅商奠基;舊傳《周易》爲其所演。除此之外,創周禮,被後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稱文王爲“三代之英”。 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文王崩,葬於畢原。西周王陵(周公廟遺址)位於陝西寶雞岐山縣鳳凰山南麓。 前1046年,姬昌嫡次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追尊姬昌爲文王。 690年,武則天稱制時自稱武家爲姬昌後代,追尊周文王爲始祖文皇帝。 ► 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