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 · 普天樂 · 秋懷

爲誰忙,莫非命。西風驛馬,落月書燈。青天蜀道難,紅葉吳江冷。 兩字功名頻看鏡,不饒人白髮星星。釣魚子陵,思蓴季鷹,笑我飄零。
拼音

所属合集

#元曲三百首

譯文

究竟是爲誰這樣辛苦奔波?莫非是命中註定。西風蕭瑟瘦馬顛簸,落月下書卷伴一盞昏燈。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紅葉滿山吳江淒冷。爲那兩字功名,歲月匆匆不饒人,鏡中人已白髮頻添。垂釣的嚴光,思戀蓴羹的季鷹,定會笑我飄零。

注釋

西風驛馬:指在蕭瑟西風中驅馬奔忙。 吳江:即松江,爲太湖最大的支流。 釣魚子陵:指拒絕漢光武帝徵召隱居垂釣的嚴光。 思蓴季鷹:張翰,字季鷹。據《晉書·張翰傳》記載:“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適志,何能羈宦數千裏,以邀名爵乎?’遂命駕而歸。”當時張翰在洛陽爲官,秋風吹來,因思念故鄉風物,遂去官返鄉,於是中國的詩學中就多了一個“蓴鱸之思”的典故,是謂“思蓴”。

張可久是一個始終沉抑下僚、不能施展抱負的失意者,這首《普天樂·秋懷》就是他自覺歲月銷磨而功名難遂的悲嘆。這篇作品講究格律、辭藻,用典較多,文詞工巧婉約,頗能體現“小山樂府”的特色。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驛(yì)馬:驛站供應的馬,這裡指在旅途中。
  • 蜀道:古代由長安入蜀的道路,以驚險難行著稱。
  • 蒓(chún):蒓菜,一種水生植物,這裡暗指故鄕之思。

繙譯

究竟是爲誰這般奔忙?莫非是命中注定?鞦風中騎一匹瘦馬奔波在旅途,落月下伴著一盞書燈。想那通往蜀地的道路艱難險阻,吳江的紅葉在深鞦中透著寒意。 爲著那區區兩個字的功名,我頻繁地對著鏡子,發現自己已白發頻生,嵗月可不饒人啊!像嚴子陵那樣獨自去釣魚,像張翰那樣思唸家鄕的蒓菜羹、鱸魚膾,他們倒自在逍遙,衹可笑我依然漂泊不定。

賞析

這首曲以問句開篇,表達了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和對命運的無奈。通過“西風驛馬,落月書燈”的描寫,展現了作者旅途的艱辛和孤獨。“青天蜀道難,紅葉吳江冷”進一步渲染了環境的艱難和清冷。“兩字功名頻看鏡,不饒人白發星星”則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追求以及時光流逝、年華老去的感慨。最後,作者以嚴子陵的隱居和張翰的思鄕爲例,自嘲自己的飄零身世,流露出一種對閑適生活的曏往和對自己漂泊命運的無奈。整首曲語言簡練,意境蒼涼,情感深沉,將人生的苦悶和對自由的渴望表現得淋漓盡致。

張可久

張可久

元著名散曲家、劇作家,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州區)人,字伯遠,一説字仲遠,號小山(《詞綜》)。以路吏轉首領官。至正初,曾爲崑山幕僚。工散曲小令,與喬夢符並稱「雙壁」,與張希孟合爲「二張」。小山仕途失意,一生不得志,縱情詩酒,放浪山水,作品大多記遊懷古、贈答唱和。擅狀物寫景,刻意於練字斷句。講求對仗協律,其作多淸麗典雅。元曲至小山,已經完成了文人化的歷程。現存小令八百餘首,爲元曲作家中數量之冠。有詞曲集《張小山北曲聯樂府》。又天一閣本《張小山樂府》中有詞四十二首。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