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即事
舊居東皋上,左右俯荒村。
樵路前傍嶺,田家遙對門。
歡娛始披拂,愜意在郊原。
餘霽蕩川霧,新秋仍晝昏。
攀條憩林麓,引水開泉源。
稼穡豈雲倦,桑麻今正繁。
方求靜者賞,偶與潛夫論。
雞黍何必具,吾心知道尊。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東皋(gāo):東邊的山坡或高地。
- 樵路:打柴人走的小路。
- 披拂:指整理衣物,這裏引申爲開始勞作。
- 愜意:感到舒適滿意。
- 餘霽(jì):雨後天晴的景象。
- 憩(qì):休息。
- 稼穡(sè):農作物的種植和收割,泛指農事。
- 桑麻:桑樹和麻,這裏指農作物。
- 潛夫:隱士。
- 雞黍:指簡單的農家飯菜。
翻譯
我舊時的居所在東邊的山坡上,四周環繞着荒涼的村莊。打柴的小路蜿蜒于山嶺之前,而田家的房屋遠遠地對着我的門。開始勞作時感到歡樂,舒適地享受着郊外的原野。雨後的晴朗驅散了河川的霧氣,新秋的白天依舊昏暗。攀爬樹枝在林邊休息,引導水流開闢新的泉源。農事怎能說疲倦,桑樹和麻現在正茂盛。我正尋求寧靜之人的讚賞,偶然與隱士討論。簡單的農家飯菜不必準備,我心中明白道的尊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田園生活的寧靜畫面,通過對自然環境的細膩描寫,展現了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和對簡單生活的嚮往。詩中「樵路前傍嶺,田家遙對門」等句,生動地勾勒出了田園風光的寧靜與和諧。後文提到「稼穡豈雲倦,桑麻今正繁」,表達了詩人對農事活動的滿足和對豐收的期待。最後,詩人通過與隱士的對話,表達了對精神追求的重視,體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心靈寧靜的理想。

祖詠
祖詠,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唐代詩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少有文名,擅長詩歌創作。與王維友善。王維在濟州贈詩云:"結交二十載,不得一日展。貧病子既深,契闊餘不淺。"(《贈祖三詠》)其流落不遇的情況可知。開元十二年(724),進士及第,長期未授官。後入仕,又遭遷謫,仕途落拓,後歸隱汝水一帶。
► 36篇诗文